《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 听懂病痛的耳朵,才是最好的听诊器

时间:2025-05-06 18:28: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吴鞠通看来,无情之草木,不克不及治有情之疾病,只有劝导解郁,使之情怀酣畅,方可奏效。这种“把七情六欲当药引子使”的诊法,让西方的叙事医学一会儿找到了东方的知音。

您可曾经历过如许的场景?诊室里,大夫盯着电脑屏幕敲键盘的时光,比看着患者眼睛的时光还长;检查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把活生生的人紧缩成几行指标。北京大年夜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推出的《叙事医学:尊敬疾病的故事》,就像给这个技巧至上的医疗时代开了剂“醒神汤”——本来治病救人的金钥匙,始终藏在患者的生命故事里。

这本书是叙事医学的开山之作。原著作者丽塔·卡伦是医学、文学“双料博士”,既看病开药又搞文学研究。译者郭莉萍是北京大年夜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深耕医学人文20余年。这本书352页的内容,掰开揉碎只为讲透一个理儿:好大夫不克不及光会看片子,还得会读故事。读谁的故事?疾病的故事,苦楚悲伤的故事,患者的故事。

书中给叙事医学下的定义为“由叙事才能所实践的医学”。叙事才能说白了就是把疾病故事讲透辟的才能。而叙事医学强调的是“倾听患者的故事”。大夫假如听到患者的叙事,就会深刻懂得这小我为什么会生病、生了病今后的表示是什么、欲望治疗今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等情况。如许一来,既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诊疗,也能增长患者的信赖,从而晋升其对医嘱的依从性。

假如大夫只从生物学指标入手,光盯着机械检查得来的数据,完全不推敲患者的心理、情感、期盼等情感,可能就会造成患者不肯意合营治疗的局面。

这让人想起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故事。有一位患者郭氏,腹胀,六脉俱弦,了无胃气,气喘而不克不及食,身材瘦了很多。好几位大夫看了,开药服用后没有改良。吴鞠通第一眼看到郭氏,就发明她很愁闷,很悲伤的样子,似乎刚哭过。

吴鞠通就问她为何如斯悲哀?郭氏说:“夫逝世弗成复生,所遗二子尚小,恐难长大年夜成人。”夫亡子弱,压力很大年夜。吴鞠通说:“汝夫已殁,汝子已掉其养。汝若再逝世,汝子岂不更无所赖乎?如斯则不独无益于夫,而反害其子。汝应尽教子之职,弗成逝世,亦弗成病。今之病必须情志舒畅而后可愈。”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人逝世不克不及复生,孩子已经没了爸爸,你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孩子岂不是更难活?你悲伤成病,不只救不活丈夫,反而害了孩子。你应当把病治好,活下去,才能把孩子拉扯大年夜。如今的病,治好的前提是心境必须舒畅。

郭氏听了之后,豁然开悟,说:“自此今后,吾不独不哭,且不敢忧思,一味以喜乐从事,但求其生以有吾儿罢了。”于是,吴鞠通开出解郁方,十几剂而收全功。

量力而行地讲,中国历代大夫的实践,并未总结成体系的理论,也没有提出可以推广应用的对象和办法。这一点,叙事医学做到了,本书提出的“平行病历”概念其实是妙。作为培养叙事才能的办法之一,平行病历实际上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很多时刻,经由过程叙写难忘的一位患者、一次诊疗,或者与患者产生胶葛的过程,大夫或者护士就会发明,一向纠结的某个问题,写完了就弄明白了,不再纠结了。它会揭示很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器械。

如今的病历,满纸都是技巧说话,跟写实验申报似的。固然程式化,但患者可能看不懂,即使看懂了,也只是接收到信息,而没有情感的传递。卡伦偏让大夫多备个簿子,用日常说话,或者说经由文学练习后的说话,记录患者的人生片段。换到中国的语境下,相当于要讲清楚,老张为什么总说胸口堵得慌?和他工作上的压力有无关系?茕居老太太反复住院背后藏着什么隐情?她家工资何老不出现?

这招让人想起清代大夫王堉在他的《醉花窗医案》中提到的那个故事。

王堉有个老乡叫张汉槎,有一天找他看病。什么症状呢?胸闷腹痛,呕吐不止,吃不了喝不了。有的大夫说是中暑,有的说是中寒,有的说是蓄水。换了好几个方剂,病情都没减轻。

王堉具体追问患病之前的事儿。张汉槎就讲了。本来,他之前在工部上班。有一天,为了送弟弟参加科举测验,张汉槎就像“林冲误入白虎堂”一样,“误入龙门”,在天安门那边走错门了,误闯禁地,属于违规,被降职了。一降职,收入就少了,他和家人的生活成了问题,于是一焦急,就犯病了。

问清病因,王堉得出“气郁”的结论,就是想不开,气堵住了。开了苏子降气汤、分心气饮,很快张汉槎就恢复如初了。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王堉的良苦居心。他不像其他大夫看病,查查症候是啥,然后断定病机,开方开药,而是先弄清楚这病是怎么得的。叙事的过程隐蔽了病机的分析,同时,也打通了医患沟通的路径。

说到医患沟通的痛点,这本书在第90页甩出了个扎心的数据:从问诊开端到大夫第一次打断患者讲述的平均时光为18秒。卡伦给的解药叫“细读法”,教大夫像在老北京茶馆里听评话人讲段子似的,从患者絮叨里品出诊断的关键。

当前,中国医疗体系正在大年夜力推动医学人文关怀晋升行动,在病院置办更柔嫩的候诊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给医护人员培训叙事医学也是正理儿——毕竟,能听懂苦楚悲伤故事的耳朵,才是最好的听诊器。

上一篇: 航空总医院与北京市来广营地区党建协作第四...

下一篇: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医药”专题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