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氯胺酮对小儿眼科全麻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

时间:2025-02-27 12:20: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论著】

目前关于艾司氯胺酮麻醉用药方面的报道多集中于成年人,关于Dex联合艾司氯胺酮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报道较为罕见。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图片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本研究纳入行眼科全麻手术的患儿150例(男性82例、女性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组,48例)、观察1组(S组,53例)、观察2组(Y组,49例)。纳入标准:① 年龄3~7岁,择期行眼科全麻手术;② 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无相关药物过敏史;③ 术前均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特殊异常;④ 家属或监护人对参与本研究知情同意,能自愿配合完成术前宣教、麻醉、数据采集及术后随访等工作。排除标准:① 对手术用麻醉剂过敏;② 有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肺、脑疾病;③ 非首次全麻或接受眼科手术;④ 资料不完整或不配合。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禁食6 h、禁饮4 h。患儿入麻醉准备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率、呼吸频率(RR)、血压,鼻导管持续吸氧2 L/min(吸入氧浓度29%)。行麻醉预处理:M组、S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 ml,Y组静脉输注Dex0.5 μg/kg负荷量(将Dex稀释到生理盐水50 ml中),均在10 min内完成,随后转运至手术室。3组患儿入室后均缓慢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1 mg/kg。M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5 μg·kg−1·min−1,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2.5 mg/kg,待患儿呼吸停止后置入插管喉罩,麻醉维持调整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为0.15 μg·kg−1·min−1,并吸入1.5%七氟醚,直至手术结束;S组、Y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 mg/kg,面罩吸氧3 min后,置入喉罩并吸入1.5%七氟醚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所有患儿由同一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眼科医师完成。3组患儿术中均采用麻醉机进行呼吸支持,M组采用控制呼吸模式,Y组、S组采用自主呼吸模式。观察患儿潮气量、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若患儿术中出现体动、出汗、吞咽反射,追加艾司氯胺酮0.5 mg/kg,若患儿术中出现心率<60 次/min,给予硫酸阿托品0.01~0.02 mg/kg。术后待患儿潮气量≥5 ml/kg、RR≥15 次/min时,拔除喉罩,送入麻醉恢复室观察,待患儿Aldrete评分≥9分、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至病房。

1.3 观察指标

记录3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体重、身高、手术类型),入麻醉准备间时(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开始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RR,术日清晨7点及麻醉诱导完成后的左右眼内压,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2 结果图片

2.1 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儿性别比、年龄、体重、身高、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图片

2.2 3组患儿各时点MAP、心率、RR比较

与T0时比较,M组患儿T1~T4时MAP、心率降低,S组患儿T1~T4时MAP、心率升高,RR降低(均P<0.05),Y组患儿T1~T4时RR降低(均P<0.05);与M组比较,S组、Y组患儿T1~T4时MAP、心率较高(均P<0.05);与S比较,Y组患儿T1~T4时MAP、心率较低(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表3、表4。

图片

图片

图片

2.3 3组患儿各时点左、右眼内压比较

与术日清晨7点比较,麻醉诱导完成后M组患儿左、右眼内压降低,S组和Y组患儿的左、右眼内压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S组和Y组患儿麻醉诱导完成后的左、右眼内压较高;与S组比较,Y组患儿麻醉诱导完成后的左、右眼内压较低(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图片

2.4 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与M组比较,S组患儿苏醒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较长(均P<0.05),喉罩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均P<0.05),Y组患儿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5)。与S组比较,Y组患儿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图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会降低眼科全麻手术患儿的MAP、心率及眼内压,提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并非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最优麻醉方案。

本研究中,S组患儿T1~T4时的MAP、心率高于M组和Y组,提示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全麻手术对患儿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全麻手术效果并不好,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艾司氯胺酮的时效及剂量有关,单纯进行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需多次给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出现苏醒期躁动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因此,关于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中的最佳使用剂量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5,46(01):48-52 .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40411‑01190

上一篇: 区域麻醉在预防慢性术后疼痛中的作用

下一篇: 腰—硬联合麻醉能不能用于分娩镇痛?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