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甲状腺相关炎症性疾病(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木性甲状腺炎)
时间:2025-06-13 12:10: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一种特殊的甲状腺炎症
肉芽肿性甲状腺炎(Granulomatous Thyroiditis),又称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或德奎尔万甲状腺炎(De Quervain's Thyroiditis),它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因此又叫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亚甲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发,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甲状腺疼痛、发热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早期癌症一般不伴有疼痛,无声无息地在你的身体里蔓延,而炎症常常疼痛,所以有时候疼痛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呢。
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或腮腺炎病毒)密切相关。病毒可能直接损伤甲状腺滤泡细胞,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
病理检查可见甲状腺组织内形成典型的肉芽肿结构,因为甲状腺滤泡破裂了,里面的胶质跑了出来,就好像表皮囊肿破裂后里面的角化物跑出来一样,机体不认识,就会让巨噬细胞前来吞噬,最后形成肉芽肿。
病理学特征
1.大体标本观察:甲状腺呈不对称性肿大,质地较硬,切面可见灰白色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2.显微镜下表现:
-
早期:甲状腺滤泡破坏,胶质外溢,中性粒细胞浸润。
-
进展期:出现特征性的肉芽肿结构,由多核巨细胞(包括异物巨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围绕胶质碎片构成,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
-
恢复期:炎症消退,纤维组织增生,甲状腺结构逐渐重建。
3.免疫组化:肉芽肿内巨细胞表达CD68(巨噬细胞标志物),周围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
接下来我们看病理切片,早期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是一般看不到,我们经常能见到的即为进展期的亚甲炎。
这是正常的甲状腺滤泡:
干干净净,只有大小不等的滤泡成分
但是看下面这两张图片,甲状腺中出现了明显纤维化的区域,正常的滤泡减少或消失
下面这张图中不仅有纤维化,还有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
放大看看怎么回事
纤维化、滤泡减少,炎症细胞浸润
间质里面出现多核巨细胞
再高倍看红框框出来的滤泡,箭头所示便是正在吞噬胶质的巨噬细胞
当巨噬细胞融合变成了多核巨细胞,就形成了下面这张图片
从低倍到高倍看下来,我们总结一下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病理表现:
1.纤维化的背景,正常滤泡结构减少或消失
2.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
3.滤泡内和间质内均出现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形成的肉芽肿样结构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肉芽肿性疾病鉴别:
1.桥本甲状腺炎:偶见肉芽肿,但以淋巴滤泡生成为主。
2.结核性甲状腺炎:干酪样坏死更明显,抗酸染色阳性。
3.结节病:非干酪性肉芽肿,血清ACE升高。
治疗与预后:
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5%-10%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甲减,需长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二、桥本甲状腺炎: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由日本医学家桥本策(Hakaru Hashimoto)于1912年首次描述,其特征是甲状腺组织被淋巴细胞浸润,最终导致甲状腺滤泡破坏和纤维化。
病因与发病机制: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患者常有家族史,与HLADR5、HLADR3等基因相关。
2.自身免疫反应:机体产生抗甲状腺抗体,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这些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慢性炎症。
3.环境因素:如高碘摄入、病毒感染(如EB病毒)、辐射暴露等可能触发疾病。
病理学特征:
1.大体观察
甲状腺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表面可呈分叶状。 切面呈灰白色或黄褐色,可见纤维化区域,偶见结节形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时称为“桥本结节”)。
2.显微镜下表现
-
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这是桥本甲状腺炎的标志性特征。
-
甲状腺滤泡破坏:滤泡萎缩,胶质减少,部分滤泡上皮细胞变为嗜酸性变(Hurthle细胞),胞质丰富、红染。
-
纤维化:疾病晚期,甲状腺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甲状腺萎缩和功能丧失。
3.免疫组化
CD20+ B细胞和CD3+ T细胞浸润,提示自身免疫反应。
TPOAb和TgAb阳性(可通过血清学检测)。
桥本甲状腺炎其实镜下非常容易诊断,主要特点就是在正常的甲状腺滤泡间出现了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伴有淋巴滤泡形成。
淋巴细胞很多,炎症刺激导致甲状腺滤泡减少,萎缩,滤泡胶质减少,嗜酸性变这里没有看到,晚期会出现纤维化。
鉴别诊断:
1.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消瘦,突眼,黏液性水肿,病理上无显著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2.亚急性甲状腺炎:有肉芽肿形成,伴疼痛和发热,无自身抗体升高。
3.甲状腺淋巴瘤:罕见但可继发于桥本甲状腺炎,表现为淋巴细胞单克隆增殖。
治疗与预后: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用于纠正甲减。
随访监测: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TSH、FT4)和抗体水平(TPOAb、TgAb)。
手术指征:仅在严重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或怀疑恶变时考虑甲状腺切除。
三、木样甲状腺炎:一种罕见的纤维化性甲状腺疾病
木样甲状腺炎(Riedel's Thyroiditis),又称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或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以甲状腺组织进行性纤维化和周围组织浸润为特征。本病由德国外科医生Bernhard Riedel于1896年首次报道,因其甲状腺质地坚硬如木头而得名。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木样甲状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假说: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腹膜后纤维化等),提示免疫异常可能参与发病。
2.系统性纤维化疾病的一部分:部分病例与特发性多灶性纤维硬化症(如眼眶纤维化、纵隔纤维化等)相关,提示本病可能是全身纤维化疾病的甲状腺表现。
3.炎症反应异常:某些研究提示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胶原沉积增加。
病理学特征:
1.大体观察:
甲状腺呈不对称性肿大,质地异常坚硬,类似木板或石头。
切面呈灰白色,纤维组织广泛增生,与周围肌肉、气管等结构粘连,界限不清。
2.显微镜下表现:
-
广泛纤维化:甲状腺正常结构几乎完全被致密胶原纤维取代,仅残留少量萎缩的甲状腺滤泡。
这两张图片仅在上方见到少许正常的甲状腺滤泡,其余部分均为纤维化的间质,还有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
-
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的滤泡减少,消失,大量的纤维化及炎症细胞的浸润
-
血管炎改变:中小血管壁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管腔狭窄或闭塞。
-
周围组织浸润:纤维化过程常突破甲状腺被膜,侵犯邻近肌肉、神经、血管等结构。
3.免疫组化:
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残留甲状腺组织表达TTF-1、TG。
炎症细胞以CD3+T细胞和CD20+B细胞为主。
临床表现与病理联系:
-
无痛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坚硬如石,与周围组织固定是其特征性表现。
-
压迫症状:由于纤维组织浸润周围结构,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压)等症状。
-
甲状腺功能: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晚期可出现甲减(约30%病例)。
-
伴随疾病:约1/3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纤维化(如腹膜后纤维化、眼眶纤维化等)。
鉴别诊断:
1.桥本甲状腺炎:虽有纤维化,但通常保留部分甲状腺结构,质地不如木样甲状腺炎坚硬。
2.甲状腺未分化癌:生长迅速,细胞异型性明显,无广泛纤维化背景。
3.甲状腺淋巴瘤:质地较软,镜下见淋巴细胞单克隆性增殖。
治疗与预后:
治疗:
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能抑制炎症和纤维化进展。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解除压迫症状,但因组织粘连严重,手术难度大。
甲状腺激素替代:出现甲减时需补充左甲状腺素。
预后:
疾病进展缓慢,但纤维化不可逆,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