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时间:2025-06-26 12:10: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病史
女性,37岁,头晕、头痛伴呕吐3天入院,影像学示左侧额叶脑实质内占位,边界清楚。
大体所见
灰白色不整形组织一堆,大小3.8cmx3.5cmx2cm,切面灰白色稚嫩。
镜下所见
低倍镜下肿瘤呈弥漫性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排列密集,与正常脑组织(图片右方)有分界和过渡,提示为胶质细胞来源肿瘤。
密集的肿瘤细胞形态扭曲、怪异,异型性大,血管周围见淋巴细胞呈袖套样聚集。
瘤细胞呈多为不规则圆形或短梭形,其间散在较多奇异的瘤巨细胞。
异型的梭形肿瘤细胞背景内大量怪异的多核细胞,未见明显坏死和微血管增生,核分裂象多见。
免疫组化
GFAP
Olig2
免疫组化:GFAP、Olig2阳性,支持为胶质细胞源性肿瘤。
IDH1
P53
免疫组化:IDH1(R132H)阴性(无突变),P53过表达(突变型)。
其余免疫组化:ATRX(+)、H3K27M(+)、BRAFV600E(-)、NeuN(-),CD34(-)、EMA(-)、Ki67(20%+)。
病理诊断
(左侧额叶)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IDH1无突变(免疫组化法),P53过表达(免疫组化法)。
诊断要点
-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变异亚型,组织学相当于WHO IV 级;
-
好发年轻人或儿童;
-
影像学通常局限性,境界较清楚的占位,位于颞叶和顶叶的皮质下;
-
镜下特征是大量多核巨细胞、小梭形合胞体细胞和网状蛋白沉积,巨细胞通常成角,部分核仁明显,有时可见细胞质内含物,肿瘤细胞异型,核分裂象易见;
-
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分布的现象,微血管增生不常见,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聚集;
-
免疫组化表达GFAP等胶质细胞标记,80%以上的病例出现TP53突变;
-
无IDH突变,缺乏EGFR扩增/过表达和纯合性CDKN2A缺失;
-
预后较普通胶质母细胞瘤好。
病理诊断体会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富于巨细胞的胶质肿瘤,它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之间出现大量多核巨细胞,与普通胶质母细胞瘤不同的是,微血管增生罕见,但怪异的细胞以及较高的核分裂象还是提示它是高级别的胶质瘤(强调细胞怪异并且核分裂多才提示恶性)。
其实颅内可以出现多核巨细胞、怪异细胞的肿瘤有很多,原发和继发(颅内是转移性肿瘤好发的部位)均可以,诊断时需要与这类富于多核巨细胞的肿瘤鉴别;
颅内富于巨细胞的肿瘤有:
1.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2.室管膜下巨细胞胶质瘤(TTF1阳性);
3.间变型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常BRAFV600E突变);
3.胶质肉瘤,肉瘤成分为骨肉瘤或软骨肉瘤时(肉瘤区域通常GFAP、Olig2阴性);
4.转移性肿瘤(各部位伴有破骨巨细胞样的癌、骨巨细胞瘤等等)。
当颅内发生伴有巨细胞的肿瘤,以上这些富于巨细胞的肿瘤都需要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