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小药片”还能抗癌?西湖大学最新Nature:西地那非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且能降低阿尔茨海默风险

时间:2025-06-30 12:10: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药物跨界再“上岗”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这回的主角依旧让人眼前一亮——那颗曾被寄予厚望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却因副作用而成就性福传奇的“蓝色小药片”西地那非。最近,西湖大学团队在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1]再次为它安排了全新岗位通过抑制PDE5,它能够恢复树突状细胞(DCs)的迁移能力,重新点燃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战斗力,为抗肿瘤免疫添上一把火。这一次,西地那非不再只是性福的代名词,而是冲向肿瘤前线的免疫助攻手

图片

 

抗原“快递链”中断

要明白它为何能改行,得先看看战场的地形图。真正的“情报枢纽”并不在肿瘤本身,而是旁边的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迁移型常规 DCsmig-cDCs)像快递员一样,把肿瘤抗原送进tdLNs,再把战报递到T细胞手里,精准激活免疫应答。问题在于,肿瘤越长越大,这条快递线会不会被卡脖子

研究人员想弄清楚肿瘤进展是否会削弱tdLNsmig-cDCs的供给链,从而影响后续的抗肿瘤免疫

图片

数量下滑是否会带来功能滑坡?答案是肯定的。随着mig-cDCs持续减少,肿瘤抗原递送链条被削弱,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启动与扩增双双“熄火”,为肿瘤免疫逃逸打开了方便之门

图片

 

谁在给 DCs“上锁”?

既然晚期肿瘤里tdLNsmig‑cDCs锐减,关键就要找出谁在暗中“卡脖子”。研究团队先搭建了两轮体内CRISPR筛选体系:如果敲除某个基因能让mig‑cDCs顺利重返tdLNs,这个基因就大概率是刹车片

图片

换言之,PDE5DCs“在肿瘤边缘,切断了抗原递送;“屏蔽PDE5DCs得以回到tdLNs,带动肿瘤特异性T细胞全面发力

图片

接下来,研究人员追问这枚刹车装在哪条信号轴上。答案指向cGMP动态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负责合成cGMPPDE5负责分解,两者共同维系细胞骨架重塑若任何一端“掉链子”,DCs在组织间质中的穿梭便会受阻。

图片

这一步确认了cGMPDCs间质运动的关键“油门”

究竟是哪一端让cGMP枯竭?检测结果显示,一氧化氮合酶(NOS2)在肿瘤细胞、巨噬细胞和DCs中的表达随病程推进而下滑,导致NO产量不足、sGC无法充分激活,最终拖垮cGMP合成。当研究团队用NO供体补充NO时,DCs的迁移能力迅速回升,进一步印证了晚期肿瘤抑制NOS2‑NO‑sGC轴,减少cGMP合成,从而让DCs“步履维艰”,难以穿越组织间质进入淋巴管

图片

 

把“性福小蓝片”请上肿瘤免疫战场,

会发生什么?

由此,抑制PDE5,恢复DCs的迁移能力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可能性初见端倪。既然, PDE5负责降解cGMP如果用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锁”住这一步,就有望在DCs体内保留足够的cGMP,恢复它们因肿瘤进展而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而重新点燃T细胞的抗癌火力

图片

这说明,西地那非可以跨物种稳定地“给DCs上油门”。

体内验证进一步揭示治疗链路。 经过短程给药后,晚期肿瘤小鼠tdLNs中原本稀缺的 mig‑cDCs水平迅速恢复到早期肿瘤的基准;此前空壳般的淋巴管也重新被DCs填满。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抵达的DCs并非无功能僵尸,而是抗原呈递和共刺激分子表达俱佳,与早期DCs几乎无异。随之而来,tdLNs内效应T细胞激活显著增强,为更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奠定基础。

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西地那非的抗癌效果是否真正依赖DCs,而非作用于其他细胞

图片

两相对比清楚说明:DCs才是西地那非真正的主战场,其他免疫细胞并非决定性靶点。

图片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西地那非通过作用于DCs内部的PDE5,从而恢复其迁移能力和功能状态,进而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最终达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这种作用机制不依赖于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而是通过重新联通抗原传递—T细胞激活的关键节点,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策略。

 

“蓝色小药片”,竟然还能护脑?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好奇:这颗蓝色小药片的潜力是否只局限于抗癌?其实不然。就在它在肿瘤免疫领域崭露头角的同时,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于Neurology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2]也发现,它可能在衰老大脑的防线上同样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研究发现,40岁及以上的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人群中,西地那非使用与阿尔茨海默病(AD)风险降低相关,尤其是在获得超过20PDE5I处方的个体中

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药物使用的频率与风险下降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图片

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西地那非能穿过血脑屏障,抑制脑细胞中PDE的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这小小的药片,从治疗心血管疾病,到助力性福,再到如今成为抗癌、护脑的潜力股,一路跨界令人惊叹。它仿佛是医药界的 “六边形战士,不断解锁新技能。不过,大家可千万别擅自尝鲜哦~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1]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在人类中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研究[2]尚无法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参考资料:

[1]Tang, H., Wei, Z., Zheng, B.et al. Rescuing dendritic cell interstitial motility sustains antitumour immunity.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202-9

[2] Adesuyan M, Jani YH, Alsugeir D, Howard R, Ju C, Wei L, Brauer R.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 in Men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the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 A Cohort Study. Neurology. 2024 Feb 27;102(4):e209131.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9131. Epub 2024 Feb 7. PMID: 38324745; PMCID: PMC10890837.

上一篇: EMBO J:西湖大学马仙珏等团队研究阐...

下一篇: Cancer Res:中山大学程帝等团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