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突发过敏反应的表现和急救处理
时间:2025-05-19 12:12: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0,000-1/20,000,但死亡率高达3-9%。麻醉医师需在4-6分钟黄金窗口期内完成识别与处置,本文系统阐述过敏反应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分级处理策略。
一、过敏反应病理机制
(一)免疫学基础
IgE介导型:肌松药(60%)、乳胶(20%)、抗生素(15%);
非免疫介导型:直接肥大细胞激活(阿片类、造影剂);
(二)高危因素
既往药物过敏史(OR=8.2);
特应性体质(OR=3.4);
多次手术暴露史;
三、临床表现分级(参照Ring&Messmer标准)
分级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表现I级血压波动<20%无症状荨麻疹II级血压下降>30%喘息/SpO₂<92%血管性水肿III级顽固性低血压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紫绀IV级心跳骤停呼吸停止苍白;
三、急救处理流程(ABCDE原则)
(一)即刻措施
停用可疑过敏原:立即终止麻醉药/抗生素输注;
呼叫支援:启动急救团队(麻醉、外科、护理);
循环支持:
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体位);
快速输注晶体液(20ml/kg冲击);
肾上腺素应用:
I-II级:肌注0.3-0.5mg(大腿外侧);
III-IV级:静脉推注50-100μg(稀释至1:10,000);
(二)药物方案
典型用药组合(以70kg成人为例)
肾上腺素: IV泵注0.05-0.1μg/kg/min;
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200mg IV;
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50mg IV + 雷尼替丁50mg IV;
支气管扩张剂: 沙丁胺醇2.5mg雾化;
四、典型病例处理示例
案例1:罗库溴铵过敏(III级反应)
时间轴:
T0:诱导后5分钟出现气道压升高(35cmH₂O);
T+1min:血压降至65/40mmHg,全身红斑;
处理:
停用所有麻醉药物;
肾上腺素100μg IV每1分钟重复;
气管插管保障气道;
持续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65mmHg;
转归:
45分钟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案例2:乳胶过敏(II级反应)
术中表现:
腹腔镜手术30分钟后出现:
潮气量下降(400→250ml);
面部水肿伴荨麻疹;
处理:
更换所有乳胶制品(手套、引流管);
肾上腺素0.3mg IM;
甲强龙80mg IV;
预防措施:
术后开具乳糖过敏警示手环;
五、后续管理
1.实验室检查:
即刻:类胰蛋白酶(1h内峰值);
24h后:基线值对比(升高3倍可确诊);
2.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4-6周后);
体外IgE检测(ImmunoCAP);
3.医疗文书:
手术记录标注过敏反应分级;
电子病历设置过敏警示标签;
六、预防策略
1.术前筛查:
详细询问过敏史(重点关注肌松药、乳胶);
高风险患者术前检测类胰蛋白酶基线;
2.药物选择:
避免使用组胺释放药物(如阿曲库铵);
首选丙泊酚替代硫喷妥钠;
3.环境控制:
手术室配备专用"无乳胶"器械包
参考文献
《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管理指南》(ASA 2023)
Mertes PM等. Anaphylaxis during anesthesia. Br J Anaesth.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