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阿托品用药是“双刃剑”,不要盲目打
时间:2025-05-27 12:11: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术前阿托品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合理使用需基于患者个体化评估与风险权衡,以下是关键要点梳理:
一、阿托品的临床价值
-
1.抑制腺体分泌
减少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气道梗阻风险,尤其在气管插管时有助于维持气道通畅。 -
2.预防迷走反射
阻断迷走神经过度兴奋,避免术中心动过缓等心血管事件。 -
3.缓解胃肠道痉挛
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可减轻术中平滑肌痉挛,改善术野暴露。
二、阿托品的风险因素
-
1.加重高热状态
抑制汗腺分泌,可能加剧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体温调节失衡,增加代谢负担。
临床案例显示,消化道穿孔合并感染患者使用后出现血压、心率持续升高的不良反应。 -
2.心血管系统影响
导致心动过速,加重心脏负荷,对冠心病、甲亢等患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加重症状。 -
3.特殊疾病禁忌
青光眼(升高眼压)、前列腺肥大(加重尿潴留)、甲亢(加重心悸及掩盖危象)患者禁用。
三、合理用药策略
-
1.严格禁忌症筛查
术前需评估感染状态、心血管疾病史及基础代谢性疾病(如甲亢、青光眼),避免盲目用药。 -
2.感染性发热患者慎用
存在发热或白细胞升高时,需权衡抑制分泌与加重高热的利弊,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
3.个体化剂量控制
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合并症调整剂量,避免过量导致皮肤潮红、抽搐等副作用。 -
4.术中动态监测
用药后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及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四、总结
阿托品的术前应用需严格遵循“三不原则”:不忽视禁忌症、不低估感染风险、不滥用固定剂量。其决策应基于患者生理状态、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的综合评估,以实现风险最小化与获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