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Med:糖尿病新发与既往糖尿病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时间:2025-06-15 12:13: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Highlight:
- 既往糖尿病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增加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 新发糖尿病患者虽未显著影响死亡率,但显著增加心力衰竭住院和MACEs风险。
- 心衰射血分数(特别是HFrEF)与新发糖尿病的发生密切关联,提示心衰状态可能加重糖代谢异常。
研究概述
心力衰竭(HF)与糖尿病(DM)两种慢性疾病具有高度重叠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且共存时患者预后通常更差。然而,新发糖尿病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具体影响尚未明确。近期发表于《Annals of Medicine》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超过十年的电子病历数据,系统比较了既往糖尿病、新发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三组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等多维结局上的差异,旨在澄清糖尿病状态对心衰患者风险的分层影响。
研究背景
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被多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弗雷明翰心脏研究指出,糖尿病使男性心衰发病风险增加近两倍,女性甚至达到四倍。然而,除增加心衰发生风险外,糖尿病对心衰患者的预后也带来不利影响,包括住院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率均有加重趋势。现有研究多侧重既往确诊糖尿病患者,但心衰患者中新发糖尿病(即心衰后首次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结局研究有限。现有文献,多基于登记数据,缺少关键临床参数如射血分数、心衰严重程度指标和血糖控制指标,限制了对该群体风险的深入理解。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至2021年间在彰化基督教医院首次确诊心力衰竭且NT-proBNP≥125 pg/mL的3293名患者。依据糖尿病诊断时间,分为非糖尿病(n=1477)、既往糖尿病(n=1488)与新发糖尿病(n=328)三组。糖尿病定义结合ICD编码及降糖药处方,同时使用HbA1c≥6.5%作为补充诊断标准。主要终点包括心力衰竭住院(HH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含急性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卒中)、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采用逆概率加权(IPW)调整基线差异,利用时间依赖性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组风险差异,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并分析心衰射血分数亚型及年龄分层的亚组效应。
主要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三组患者在基线年龄、性别、心衰射血分数(LVEF)、合并症及药物使用等方面存在差异。IPW调整后,三组间基线因素平衡。既往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略小,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及贫血比例较高。新发糖尿病组中,HFrEF比例最高,提示心衰射血分数降低与新发糖尿病相关。三组患者临床结局显示,既往糖尿病组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率最高,新发糖尿病组心力衰竭住院及MACEs发生率最高。
临床结局风险评估
(IR:发生率;aHR:调整风险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