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vascular Research:呼吸道病毒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与中风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时间:2025-06-20 12:10: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研究亮点
- 流感病毒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中风的短期发病风险,SARS-CoV-2同样是重要的触发因子。
- 研究证实多种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巨细胞病毒(CMV)和柯萨奇病毒B型,均可能触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提示疫苗预防的潜在价值。
- 现有证据主要来自于观察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缺失,未来疫苗保护作用评估仍需高质量临床试验支持。
研究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作为全球首要的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近日,一项发表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首次系统比较了包括流感病毒、SARS-CoV-2、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毒诱发AMI及中风的风险。该研究综合纳入1978年至2024年间全球48项符合严格实验室确证标准且符合特定设计的观察性研究,系统量化各病毒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关联度,并评估证据质量,为临床决策与公共卫生防控提供直接依据。
研究背景与当前问题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AMI和中风,是导致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传统危险因素虽确定,但仍有相当比例疾病负担未能被传统因素充分解释。近年来,感染作为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触发器”逐渐被关注,推测其通过促炎机制激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而诱发事件。虽然流感病毒的关联已被部分证据支持,但各类呼吸道病毒的相对贡献尚未全面系统评估。此外,前期研究多局限于单病毒或临床上非特异性感染定义,缺乏病毒特异性的纵向对比分析。明确不同病原体的诱发作用,对于优化疫苗策略及制定相应的临床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研究方法
本研究系统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覆盖1978年至2024年8月的数据,纳入基于实验室确证呼吸道病毒感染,且报告急性心肌梗死及/或中风短期(最长90天)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队列、病例对照、自控病例系列,SCCS)研究。风险偏倚采用ROBINS-E工具评估。仅纳入具有较高质量和同质性的研究进行随机效应荟萃分析,使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数据以比值比(OR)、发病率比(IRR)、风险比(HR)等指标衡量关联强度。
主要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 共检索出11,017篇文献,最终纳入48项研究,包括16项病例对照、18项队列研究、14项自控病例系列研究。
- 大多数研究涵盖欧洲(54%)、北美及亚洲,研究对象主要为中老年患者,涵盖多种心脑血管风险背景。
- 所有研究均为观察性设计,无符合纳入标准的干预类随机试验。
急性心肌梗死与呼吸道病毒感染
多项SCCS研究支持流感病毒在感染后28天内显著增加AMI风险。柯萨奇病毒等老旧研究受限于方法学且诊断标准较为落后,可能存在误分类。RSV相关研究较少,需加大关注力度。
呼吸道病毒与急性心肌梗死关联研究汇总图
中风与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对近期中风风险有明确、强烈的触发作用,SARS-CoV-2关联复杂,有总体趋势但一致性不足。少量研究指示CMV可能增加中风风险。
证据质量评估及敏感性分析
- 依赖观察性研究设计,混杂因素调整不足是主因导致多数研究风险偏倚存在,尤以混杂偏倚为主。
- 根据GRADE评估,流感病毒与AMI验及中风的关联证据等级分别为中等和高,SARS-CoV-2关联证据为中等至低。
- 柯萨奇病毒和RSV相关研究多年代久远,缺乏近现代化诊断技术支持,证据质量较差。
- 无明显出版偏倚,敏感性分析剔除高风险研究后结果稳定。
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系统整合了逾40年的实证数据,首次为多种实验室确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提供了病原体特异性定量证据。流感病毒与AMI和中风的强关联,验证了加强流感疫苗覆盖的重要临床呼吁,支持正在进行中的疫苗保护随机临床试验。SARS-CoV-2的高关注度及其复杂关联,提示后疫情时代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仍是心脑血管急症的重要触发因子,值得持续监测和研究。
此外,柯萨奇病毒及RSV作为潜在诱发因子的发现,拓宽了心脑血管事件感染触发机制的认识边界。巨细胞病毒与中风的联系虽证据有限,但辅以基础病理学机制支持,提示其可能在特定亚群患者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研究强调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短期急性心脑血管风险窗口,为临床高危患者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提醒公共卫生部门需将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控制纳入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框架,强化疫苗策略,减少潜在急性发病事件。
梅斯编辑点评
本项全面系统的研究依托严格的纳入标准,精准比较了多种呼吸道病毒对心肌梗死和中风的触发作用,填补了现有文献聚焦单一病毒的不足。研究显示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均显著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强调了疫苗接种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的重要性。
未来可拓展方向包括利用大数据和电子健康记录开展真实世界的疫苗效果(VE)评估,以验证疫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附加效益。此外,需开展机制性研究阐明不同病毒通过炎症、免疫或血管内皮损伤等途径导致事件的具体过程。呼吸道病毒检测策略优化和新型疫苗及抗病毒治疗的开发,将进一步减少病毒介导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
综上,该研究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依据,也为科学研究打开新思路,助力减少全球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与残疾。
原始出处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25) 00, 1–15, https://doi.org/10.1093/cvr/cvaf092
Tu Q. Nguyen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espiratory viral trigger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