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发生低血压休克,如何麻醉处理?
时间:2025-07-02 12:11: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术中发生低血压休克是紧急情况,需根据休克类型和病因综合处理。以下是麻醉处理的核心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快速评估与监测
-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尿量、血氧饱和度等,评估循环状态。
-
识别病因:明确低血压休克原因(如失血、过敏、心源性或麻醉药物影响)。
二、紧急处理措施
-
补液扩容
-
晶体液/胶体液: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或明胶溶液,纠正血容量不足。
-
输血:失血性休克需紧急输血,维持血红蛋白水平。
-
血管活性药物
-
升压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用于顽固性低血压,需根据心率调整(如心动过缓联用阿托品)。
-
过敏性休克: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1-0.5mg)。
-
调整麻醉管理
-
减少麻醉深度:降低吸入麻醉药浓度或改用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物(如依托咪酯)。
-
避免椎管内麻醉:全麻为主,保障气道通畅。
三、病因针对性处理
-
失血性休克: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补充血容量同时纠正酸中毒。
-
心源性休克:强心治疗(如洋地黄类),避免过量输液加重心脏负荷。
-
药物过敏: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激素(如地塞米松)和抗组胺药。
四、术后管理
-
重症监护:持续监测器官功能,预防多器官衰竭。
-
纠正代谢紊乱:如电解质失衡、酸中毒等。
注意事项
-
老年患者:诱导麻醉优选瑞马唑仑(较丙泊酚低血压风险更低)。
-
高风险操作:避免术中过度牵拉内脏(可能引发反射性低血压)。
以上措施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调整,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