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 | 肌少症与自杀意念:来自韩国全国性人群的最新发现
时间:2025-08-04 12:21: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自杀是全球公共卫生重大问题,韩国自2003年以来自杀率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居高不下。自杀前阶段通常伴随自杀意念,早期识别和干预这些意念是防止自杀行为的重要环节。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抑郁症、心理压力、慢性疾病等因素对自杀风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骼肌减少症引起的身体功能下降、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渐受关注,其与抑郁症及负面心理健康状态关联的研究逐渐增多。然而,肌少症是否直接关联自杀意念尚缺乏大规模人群学研究。
近期,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项基于“韩国国民健康营养调查(KNHANES)2008-2011年”数据的研究,系统评估了肌肉质量下降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联。该研究纳入17615名成人,采用高精度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附肢骨骼肌质量,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控制相关社会经济、心理健康及慢性疾病因素,详细分析了肌少症与一年内自杀意念的联系。
结果发现,肌肉量低下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肌肉量低下者,尤以中年女性及50-79岁年龄段最为突出。这一发现为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提供了新视角,提示关注身体肌肉健康可能对降低自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韩国国民健康营养调查2008-2011年数据,纳入参与DXA骨骼肌量测定且具有完整自杀意念问卷信息的健康成人,最终样本量达17615人。自杀意念通过问卷“过去一年是否曾认真考虑自杀”进行分类。骨骼肌减少症定义采用Foundation f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FNIH)标准,按附肢肌肉总质量(ASM)除以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性别分割界定。研究同时收集参试者的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运动、抑郁症状、焦虑压力、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态等数据。多层次逻辑回归模型用于计算肌少症与自杀意念的关联风险,进行多重混杂因素调整。
研究结果
受试者基本特征
共17615名参与者中,2902人(16.5%)报告过去一年内有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组相比非自杀意念组,显示出:
- 家庭收入水平与教育程度显著较低(均P<0.001)
- 抑郁症状显著较高(自杀意念组47.2% vs 非组7.6%,P<0.001)
- 低肌肉量比例明显较高(自杀意念组10.8% vs 非组7.8%,P<0.001)
分性别分析显示,女性自杀意念组低肌肉量比例高达11.4%,显著高于非自杀组7.7%(P<0.001);男性则无显著差异(P=0.078)。如下表所示(表1)展示了部分关键基线特征:
多变量分析
通过逐步调整混杂因子,低肌肉量与自杀意念的关联依然显著(调整模型3:OR=1.25,95%CI 1.02–1.52,P=0.029)。具体分性别调整后,女性低肌肉量自杀意念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31,95%CI 1.02–1.69,P=0.036),而男性并无统计学差异(OR=1.14,95%CI 0.84-1.55,P=0.384)。
注:模型1调整年龄、性别;模型2进一步调整BMI、吸烟、饮酒、运动;模型3最终调整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家庭收入、教育、婚姻、抑郁和压力等因素。
年龄分层分析
低肌肉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在50-79岁群体尤为明显(OR=1.33,95% CI: 1.07-1.65,P=0.009),而<50岁及≥80岁群体未见显著关联。
图. 不同年龄段低肌肉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调整性别、BMI、生活方式、慢性病、社会经济因素及心理状态)
亚组分析
在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锻炼习惯、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及压力水平等亚组中,未观察到低肌肉量与自杀意念关联的显著交互作用,表明该关联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图. 亚组分析低肌肉量对自杀意念风险的影响
研究讨论与意义
本研究基于大规模、代表性韩国成年人群数据,证实骨骼肌减少症与自杀意念存在独立正相关,控制抑郁症、慢性疾病及社会经济因素后关联依旧显著。
这提示身体肌肉健康不仅影响生理功能,更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与精神心理路径参与自杀风险调控。骨骼肌作为内分泌活跃组织,分泌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内的肌肉激素,调节神经可塑性及情绪稳定。肌少症导致这些有益效应下降或缺失,可能增加抑郁和自杀意念。
此外,肌少症加重慢性疾病、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增加身体残疾,均为抑郁和自杀的危险因素,且其伴随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可能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轴影响自杀风险。研究发现中年女性、50-79岁群体受影响最大,提示这一阶段的女性生理及社会压力,尤其是围绝经期的激素变化、生活负担及神经心理状态的复杂交互,可能使她们更易因肌少症而产生自杀意念。
鉴于自杀过程起于意念阶段,及肌少症可通过运动干预改善,研究结果提醒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应强化对肌肉健康的关注,尤其在中年女性群体做早期筛查及非药物干预(如适量运动),或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实现身心健康的协同维护。
尽管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无法明确因果方向,但其大样本、严谨调整、多角度分析为未来纵向、干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肌少症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机制,以及锻炼等干预措施在降低自杀风险中的作用。
原始出处
Eyun Son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a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 2025, 15:28018.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13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