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52.7!首都医科大学,最新STTT,牙髓干细胞注射治疗牙周炎

时间:2025-08-06 12:24: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口腔中的致病菌引起,影响全球超过7亿人。它不仅导致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韧带和牙槽骨)的破坏,还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存在关联。目前,牙周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机械清创(如刮治和根面平整)和手术干预(如引导组织再生术)。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包括手术创伤大、组织再生不完全以及技术复杂等。近年来,牙髓干细胞(DPSCs)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因其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能力而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刘怡、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hutse Wu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霄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牙髓干细胞的注射疗法,旨在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相关内容以“Impact of allogeneic dental pulp stem cell injection on tissue regeneration in periodont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为题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volume》上。

图片

【主要内容】

图片

图1 研究的随机化方案和参与者流程

研究共纳入132名慢性牙周炎患者,涉及158颗患牙,分别来自北京口腔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剂量的DPSC注射组(单次注射剂量从1×10⁶至1×10⁷细胞/牙)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附着丧失(AL),次要终点包括探诊深度(PD)、龈退缩(GR)、牙齿松动(TM)和骨缺损深度(BDD)。研究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估。

图片

图2 DPSC 注射在不同类型的骨缺损中的疗效

图中比较了窄角骨缺损(<25°)和宽角骨缺损(>25°)两种情况下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DPSC 注射在窄角骨缺损中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显著减少牙槽骨吸收高度,并在某些情况下减轻牙周炎引起的上颌窦炎症。这表明 DPSC 注射不仅对骨缺损有治疗作用,还能改善局部炎症。

图片

图3 DPSC 注射的标准操作程序

图中说明了注射部位的选择,包括在牙槽骨缺损处的注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将针头插入骨表面,并在撤针过程中注射细胞,确保整个骨缺损被细胞填充。该图还展示了注射过程的示意图,确保了治疗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导。

图片

图4如何测量骨缺损深度(BDD)

图中展示了测量的具体方法,包括在目标牙齿的颊侧 1/3、中部和舌侧 1/3 层分别测量从釉牙骨质界(CEJ)到牙槽骨缺损最低点的距离(A)和从 CEJ 到牙槽嵴顶点的距离(B),然后计算 BDD(C = A - B)。最终,通过测量所有层的平均值来确定该牙齿的 BDD。

【全文总结】

本研究为牙周炎的再生治疗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展示了DPSC注射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巨大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DPSC注射有望成为牙周炎治疗的一线方案。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5-02320-w

上一篇: 【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子宫内膜样癌的...

下一篇: BMC Medical Imaging:...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