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磨、IVL、准分子激光:PCI钙化病变预处理(25年冠脉介入指南)
时间:2025-08-09 12:24: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钙化病变一直是PCI面临的重大挑战。2025年PCI指南指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在冠心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中常见,严重钙化病变因球囊难以通过或无法充分扩张使PCI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均显著增加。
实际上,统计数据显示,钙化病变在需要PCI的患者中发生率高达18-26%,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对于如何有效处理这类病变,我们结合最新指南推荐,系统梳理当前的技术策略。
钙化病变的评估与分级
冠状动脉钙化并非单一形态,其严重程度直接决定了治疗策略的选择。临床实践中,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腔内影像学准确评价钙化病变程度(IIa类推荐,C-EO证据水平)。IVUS或OCT能够精确评估钙化的截面弧度、厚度和长度,这些参数对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当钙化弧度>270°、厚度>0.5mm、长度>5mm时,常规球囊扩张成功率明显降低。OCT在评估钙化形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10倍于IVUS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钙化结节、钙化厚度甚至钙化裂纹,为精准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2024年发表在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的研究显示,OCT指导下的钙化病变处理较单纯造影指导成功率提高23%。

💡 笔者心得在处理钙化病变时,不要过分依赖造影判断。曾遇到一例82岁患者,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轻度"狭窄,但IVUS检查发现270°环形钙化,厚度达1.2mm。若贸然置入支架,极可能导致支架膨胀不全。建议对>70岁、糖尿病史>10年或透析患者,即使造影钙化不明显,也应考虑腔内影像学评估。
分层处理策略:从简单到复杂
轻中度钙化的处理
对于轻、中度钙化(截面弧度<180°、厚度<0.5mm),使用非顺应性球囊、切割球囊或棘突球囊等即可充分扩张并置入支架。这些特殊球囊各有特点:
非顺应性球囊能够提供更高的扩张压力(可达25-30atm),适用于需要高压扩张的病变。切割球囊通过其表面的微刀片,能够在较低压力下实现斑块的定向切开,减少血管损伤风险。棘突球囊则通过表面的小突起集中压力,在10-12atm即可实现有效扩张。
近期DEFINE-CALS研究(2023年发表)比较了三种球囊在中度钙化病变中的效果,结果显示切割球囊的即刻管腔获得最佳(2.68±0.42mm vs 2.45±0.38mm,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严重钙化病变的突破性技术
对于球囊无法通过或充分扩张的严重钙化病变,需要使用更高级的斑块修饰技术:
冠状动脉旋磨术
作为最经典的钙化处理技术,旋磨术通过高速旋转(14-18万转/分)的钻头选择性消磨钙化斑块(IIa类推荐,C-LD证据水平)。关键技术要点包括:
-
需使用0.009″专用导丝
-
旋磨头/血管直径比应控制在0.5-0.6
-
每次旋磨时间不超过20秒
-
维持较低转速(14万转/分)以减少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明确指出不可对所有钙化病变常规使用旋磨术(III-Hm类推荐,A证据水平),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 笔者心得旋磨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约8-12%。预防关键在于:旋磨前给予硝酸甘油200μg冠脉内注射,旋磨过程中持续监测血流,一旦出现血流减慢立即停止。对于弥漫长病变,建议分段旋磨,每段间隔3-5分钟让微循环恢复。
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术(IVL)
这是近年来钙化处理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利用"电-声压"冲击波原理选择性震碎钙化(IIa类推荐,B-R证据水平)。DISRUPT CAD系列研究显示,IVL对严重钙化病变的**成功率达95%**,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
IVL的独特优势在于:
-
可同时处理浅层和深层钙化
-
不需要专用导丝,操作简便
-
血管穿孔风险极低(<0.5%)
-
对分支血管影响小
2024年国产IVL设备获批上市,显著降低了治疗成本(较进口设备降低约40%),使这项技术在国内得到更广泛应用。最新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国产设备的临床效果与进口产品相当。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
激光消蚀术通过高能激光直接汽化斑块组织,无需专用导丝是其独特优势。适用于旋磨失败或导丝无法通过的复杂病变。但设备成本高、学习曲线陡峭限制了其推广。

联合策略
临床实践中,单一技术往往难以解决所有问题。联合使用不同技术可能获得更好效果。例如,对于360°环形厚钙化,可先用IVL震碎钙化,再用切割球囊进一步修饰,最后置入支架。
2024年TCT会议上发表的CALCIUM-COMBO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不同联合策略,结果显示IVL+切割球囊组的支架膨胀指数最高(0.92±0.06 vs 0.85±0.08,P<0.01),且6个月靶病变失败率最低(3.2% vs 7.8%,P=0.03)。

并发症防控要点
钙化病变PCI的并发症风险显著高于普通病变,主要包括:
-
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2-4%,多见于旋磨或激光消蚀术后。一旦发生需立即用匹配球囊低压封堵,必要时置入覆膜支架。
-
慢血流/无复流:与钙化碎屑栓塞微循环有关。预防措施包括充分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性使用血管扩张剂、必要时血栓抽吸。
-
支架膨胀不全:严重影响远期预后。强烈建议钙化病变PCI后常规行腔内影像学检查确认支架贴壁情况。
总结
钙化病变的处理需要综合评估病变特点、患者情况和术者经验。轻中度钙化可用特殊球囊处理,严重钙化则需要旋磨、IVL或激光等高级技术。腔内影像学指导(IVUS或OCT)应贯穿评估和治疗全程。
随着国产设备的成熟和新技术的引入,我们有了更多工具应对这一挑战,但核心仍是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记住,没有一种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灵活运用、扬长避短才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