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BP or ECMO:冠脉介入术中机械循环辅助策略(25年PCI指南)

时间:2025-08-11 12:11: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们经常面临高危患者的挑战——心原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这些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机械循环支持设备,往往决定着患者的生死存亡。今天我们根据指南探讨一下IABP与ECMO在冠脉介入术中的选择。

机械循环支持的适应证与时机

根据最新的2025年PCI指南,对于存在心原性休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肺复苏史的极高危患者,在实施PCI时应常规考虑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这一推荐虽然证据等级为Ⅱa类C-EO,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机械循环支持不仅仅是一种"最后的手段",而应该是高危PCI的前瞻性保护策略。国际上SHOCK研究显示,早期应用机械循环支持可显著降低心原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这提示我们应该在血流动力学恶化之前就考虑预防性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产设备的不断发展,如多种介入泵的研发,我国在机械循环支持领域也在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IABP:经典而实用的循环支持选择

IABP的技术参数与作用机制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基于逆搏原理:心脏舒张期球囊充气,增加主动脉舒张压15-25mmHg,改善冠脉灌注;心脏收缩期球囊快速放气,降低收缩期后负荷10-15%,减少心肌氧耗。

现代IABP系统通常采用1:1或1:2的辅助比例,球囊容积为30-50ml,充放气时间精确控制在心动周期的250-300ms内。触发方式包括心电图R波触发、动脉压力触发和起搏器触发,其中ECG触发最为常用且可靠。

对于STEMI并发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尽管国际指南如ESC 2023年ACS指南不再推荐常规应用IABP,但中国指南基于国内实际情况,仍然推荐在特定条件下积极使用。当升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或并发急性左心衰时,IABP的应用是明确有效的。

图片

💡 笔者提示

IABP置入的最佳时机判断:监测平均动脉压<65mmHg、心脏指数<2.2L/min/m²、肺毛细血管楔压>18mmHg时应考虑支持。球囊位置应确保远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方2cm,近端不超过肾动脉开口。操作中要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一旦出现下肢缺血征象需立即调整。

IABP的临床操作要点

置入技术:推荐经皮Seldinger技术,使用8F鞘管。导丝长度需达145cm以上,确保球囊导管能够顺利送达。荧光镜下确认球囊位置后,应行胸片验证球囊顶端位于第2-3肋间隙水平。

参数调节:触发敏感度设置在最大感度的50-70%,避免过度敏感导致误触发。充气时机应设置在主动脉瓣关闭后(T波顶峰),放气时机在下一个心动周期QRS波群前20-30ms。

血流动力学效果:有效的IABP支持可使心脏指数提高0.5-0.8L/min/m²,左室舒张末压降低3-5mmHg,冠脉血流量增加10-20%。

ECMO:强力但复杂的生命支持系统

ECMO的技术配置与管理

设备配置:静脉-动脉ECMO(VA-ECMO)是心原性休克的首选模式。常用离心泵转速2000-4000rpm,膜肺面积1.8-2.5m²。血流量设置为50-70ml/kg/min,相当于心输出量的60-100%。

管路管理:股静脉引流管通常选择21-25F,股动脉送血管选择15-19F。引流管末端应位于右房,送血管末端位于髂总动脉。抗凝管理采用肝素维持ACT在160-180秒,或APTT在正常值1.5-2倍。

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运行期间需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动脉血乳酸<2mmol/L。左房压力应控制在12-15mmHg以下,避免肺淤血。

然而ECMO的应用也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它会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不能优先供应心脑血液;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团队;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包括出血、感染、血栓栓塞等。

图片

ECMO与IABP联合应用

联合指征:当ECMO流量>4L/min但左房压力仍>18mmHg时,应考虑联合IABP降低后负荷。联合应用可使左室舒张末压降低8-12mmHg,改善心内膜下灌注。

参数协调:ECMO与IABP联合时,球囊辅助比例可调至1:2或1:3,减少对ECMO流量的影响。监测要点包括左房压力、肺动脉压力和外周灌注指标。

💡 笔者提示

ECMO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关键在于平衡循环支持与心脏恢复。流量过高可能导致左心室血栓形成,流量过低则支持不足。建议根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和尿量调节流量。同时要注意下肢灌注,必要时需置入远端灌注导管。

图片

导管轴流泵

导管轴流泵如Impella系列,根据型号不同可提供2.5-5.5L/min的循环支持。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转速15000-50000rpm)将血液从左心室泵入主动脉,直接卸载左心室。

技术优势:可提供精确、分级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直接降低左心室容量负荷和壁张力,改善心内膜下血流。不同于IABP需要一定的心功能,轴流泵可在心脏停跳时提供支持。

操作要点:经皮置入通常需要14F鞘管,导丝引导下逆行通过主动脉瓣。泵头位置应距主动脉瓣环3.5-4cm,确保入水口完全位于左心室内。

临床选择策略与血流动力学指标

基于血流动力学的选择标准

IABP指征:心脏指数2.0-2.5L/min/m²,平均动脉压60-80mmHg,PCWP 15-25mmHg,需要中等程度循环支持的患者。

ECMO指征:心脏指数<1.8L/min/m²,平均动脉压<60mmHg,需要多巴胺>15μg/kg/min或肾上腺素>0.1μg/kg/min维持血压的患者。

轴流泵指征:心脏指数<2.2L/min/m²,左室射血分数<30%,需要精确左心室卸载的患者。

撤离标准与时机

IABP撤离:心脏指数>2.5L/min/m²,不需要或仅需要小剂量升压药维持血压,辅助比例可从1:1逐步降至1:3,最后停止辅助观察2-4小时后撤除。

ECMO撤离:左室射血分数恢复至>30%,在低流量支持(1.5-2L/min)下血流动力学稳定24小时以上。撤离前需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出血并发症的管理

预防策略:严格控制ACT在目标范围,避免过度抗凝。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肝素,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处理原则:轻度出血时调整抗凝剂量,中度出血考虑输注新鲜血浆或血小板,重度出血时暂停抗凝并考虑撤除设备。对于消化道出血,可考虑使用凝血酶联合云南白药止血。

血栓并发症的预防

监测指标:每6小时检测ACT,维持在160-180秒。观察设备流量变化,流量突然降低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处理措施:一旦发现血栓,立即增加肝素剂量,必要时给予溶栓治疗。对于ECMO回路血栓,需要紧急更换回路。

总结

机械循环支持设备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心功能水平、并发症风险和医院技术条件。IABP凭借其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需要循环支持的患者。ECMO虽然支持能力强大,但操作复杂,更适用于极高危患者。导管轴流泵则为精确左心室支持提供了新的选择。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具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患者状况,个体化选择最适合的支持策略。机械循环支持可以显著改善高危PCI患者的预后,为心脏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

上一篇: Circulation:我国学者多组学与...

下一篇: Circulation:超加工食品与心血...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