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保卫战:60%肝癌可预防,最新科技如何改写抗癌战局?

时间:2025-08-14 12:11: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预防与早筛,远比治疗更重要

2025年7月,《柳叶刀》发布了一份震动医学界的报告:全球60%以上的肝癌病例可以通过控制已知风险因素来预防。这份由中国专家领衔、51国学者共同完成的报告同时发出警告:若不采取紧急行动,未来25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将翻倍,从2022年的87万例飙升至2050年的152万例。

更令人忧心的是肝癌病因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比例在下降,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引发的肝癌正以35%的增幅快速上升,预计将从2022年的8%升至2050年的11%。与此同时,酒精相关肝癌比例也将从19%增至21%。美国贝勒医学院埃尔-塞拉格教授指出:“高糖饮食、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重塑全球肝癌地图。”

肝癌风险因素:新旧更替的危机

肝癌的传统形象往往与病毒性肝炎或长期酗酒绑定。但最新研究表明,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发生:

1)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患病,其中20%-30%会进展为伴随肝脏炎症与损伤的MASH;

2)MASH相关肝癌:占比增幅预计将达35%(从8%升至11%);

3)酒精相关肝癌:占比从19%增至21%;

4)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乙肝相关比例从39%降至37%,丙肝相关比例从29%降至26%。

图片

图1-全球肝癌主要类型及增长趋势(2022 vs 2050预测)

这一转变与全球肥胖率上升密切相关。在美国,预计到2040年,55%以上的成年人口可能罹患MASLD,使其与酒精性肝病共同超越病毒性肝炎,成为主要的肝癌风险源。

预防优先:可避免的悲剧

香港中文大学陈林教授强调:“全球五分之三的肝癌病例与可预防的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各国若能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采取措施,将大有可为。”《柳叶刀》委员会提出的三级防控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1. 前线防御

1)乙肝疫苗接种:中国自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1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从10%降至1%以下;

2)酒精控制:实施最低单位定价、健康警示标识和广告限制;

3)“糖税”政策:对高糖饮料和食品征税,减少肥胖风险。

2. 中端筛查

1)肝纤维化筛查:纳入糖尿病与肥胖人群常规体检;

2)无创检测推广:降低筛查门槛,提高覆盖率;

3)高危人群管理:对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肝损伤筛查。

3. 后端治疗公平

1)缩小药物可及性差距:确保各国患者都能获得有效治疗;

2)姑息治疗全程融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

图2-肝癌三级预防策略与具体措施

我国江苏启东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通过综合防治——普及乙肝疫苗接种、调整主食结构(以水稻替代玉米减少黄曲霉毒素暴露)、控制水源污染以及对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当地肝癌5年生存率从1970年代的2.5%提高至目前的30.8%。

诊断革命:AI如何改变肝癌筛查

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传统超声筛查面临双重困境:诊断准确性有限,可能遗漏小病灶;同时随着筛查普及,放射科医生工作量激增。2025年8月,一项发表在《npj Digital Medicine》的多中心研究带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开发了UniMatch病灶检测和LivNet分类两大AI模型,通过分析21934张超声图像,评估了四种人机协作策略,最优策略为AI初筛+放射科医生复核阴性病例,该策略有以下特点:

1)灵敏度保持0.956(与传统方法0.991相当);

2)特异性从0.698提升至0.787;

3)放射科医生工作量减少54.5%;

4)假阳性率和召回率显著降低。

该策略特别对小病灶(<1cm)检测效果优异,灵敏度达0.833,解决了传统超声易漏诊微小病变的痛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指出:“这项AI增强策略对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意义重大,54.5%的工作量降幅意味着可筛查人口的大幅扩展。”

治疗突破:从双抗新药到精准预后

1. 双特异性抗体攻克耐药难题

2025年8月初,中国药企康方生物宣布一项里程碑进展:其全球首创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治疗PD-1耐药肝癌的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COMPASSION-36)获中美药监部门批准开展。这一研究针对肝癌治疗中的“至暗时刻”——当患者使用阿替利珠单抗(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A+T方案)一线治疗失败后,全球尚无获批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卡度尼利联合仑伐替尼的试验设计,有望为耐药患者打开生命通道。早期研究数据令人鼓舞:①卡度尼利联合FOLFOX-HAIC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多结节性HCC:疾病控制率达100%。②卡度尼利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HCC:显示优于现有疗法的抗体活性。

2.个体化预后评估工具

(1)微血管侵犯(MVI)风险分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开发了一种针对肝癌伴微血管侵犯患者的预后评分系统,基于三个关键指标:

1)卫星结节(危害比HR=5.144,赋值2分)

2)AFP>400ng/ml(HR=2.638,赋值1分)

3)HBeAg阳性(HR=2.796,赋值1分)

按总分划分风险组:

1)低危(0分):3年生存率65.4%

2)中危(1分):3年生存率48.7%

3)高危(2-4分):3年生存率仅26.9%

该系统预测效能(AUC=0.61)优于传统BCLC分期(AUC=0.53),为个体化辅助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

(2)预后营养指数(PNI)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研究发现,PNI是晚期HCC一线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计算公式为:PNI = 10 × 血清白蛋白(g/dL) + 0.005 × 淋巴细胞计数(/mm³)

1)高PNI组(>46.2):中位总生存期27.7个月,客观缓解率46.2%

2)低PNI组(≤46.2):中位总生存期20.4个月,客观缓解率28.2%

这种基于常规检测指标的预测模型,在资源有限的医疗单位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新希望:从“绝症”到慢性病的转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教授指出:“肝癌完全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该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新技术应用和科学随访,已将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至71%。《柳叶刀》报告设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若各国能将肝癌发病率每年降低2%至5%,到2050年可预防900万至1700万例新发肝癌,挽救800万至1500万生命。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个人、医学界和政界的共同行动:

1)个人层面:接种疫苗、限制酒精、健康饮食、定期筛查;

2)医疗界:推广AI辅助筛查、实施精准分层治疗;

3)政府:推行疫苗接种政策、征收“糖税”、降低肝癌药物价格。

“全社会亟需提升对‘肝癌病例激增’这一重大健康威胁的认识,”法国Beaujon医院Valérie Paradis教授强调,“通过各方持续协作,我们坚信大量肝癌病例能够成功预防,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也将获得显著改善。”这场对抗肝癌的战役中,预防与早筛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而科技创新正将胜利的天平倾向人类一方。当我们看到江苏启东30.8%的5年生存率,看到中山医院71%的手术成功率,看到AI将医生工作量减少54.5%——这些不只是数字,它们是数百万家庭希望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Chan, Stephen Lam et al. “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addressing the glob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rden: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rom prevention to treatment.” Lancet (London, England), S0140-6736(25)01042-6. 25 Jul. 2025, doi:10.1016/S0140-6736(25)01042-6

2.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HCC. Annals of Oncology. 2025

3. Chen Y et al. Mevalonate pathway promotes liver cancer by suppressing ferroptosis. J Hepatol. 2025

4. Mechanistic Explora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 I-Induced HCC. Toxins. 2025

5.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T2DM and MASLD. Diabetology. 2025

6. Kangfang Bio. COMPASSION-36 Trial Announcement. 2025

7. Physical activity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

8. Association between fast eating and MASLD. Nutr Diabetes. 2024

9. Rising obesity-related cancers in China. Med. 2024

10. 范晓燕,刘小美.肝癌辨证论治研究及其常用中药作用靶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08):718-721.

上一篇: 指南推荐|2025年英国胃肠病学会指南:...

下一篇: JACC Adv:性别差异显著!房颤患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