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吃酸奶的人必看!这样吃乳制品,远离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
时间:2025-08-16 12:10: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当你端起一杯温热的牛奶,或是舀起一勺浓稠的酸奶时,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惑:这些陪伴人类数千年的乳制品,究竟是滋养身体的营养宝库,还是暗藏健康隐患的“甜蜜负担”?近年来,关于乳制品的争议从未停歇——有人说它能强健骨骼,有人担忧它的饱和脂肪会堵塞血管,还有人追捧植物奶替代品。而一项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重磅研究,或许能为这场持续已久的争论画上一个科学的句号。

被误解的“营养老将”:乳制品的千年传承与现代争议
乳制品在人类饮食史上的地位堪称“元老级”。从8000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奶牛、山羊等家畜起,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就逐渐成为餐桌常客,并在全球多数膳食指南中占据重要一席。这些指南之所以青睐乳制品,源于其独特的营养“全能性”——它们不仅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还富含钙、磷、镁、硒等关键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族等微量营养素,简直是自然界打造的“营养压缩包”。
然而,这位“营养老将”近年来却屡遭质疑。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部分乳制品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一些观点认为它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不少膳食指南对高饱和脂肪乳制品亮起“黄灯”。与此同时,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开菲尔等却悄悄积累了不少“粉丝”,研究发现它们含有的益生菌可能对肠道健康、免疫力甚至口腔健康都有额外益处。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多数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摄入2-3份乳制品,但实际数据显示,全球多数人都没达到这个标准。一边是营养学家的推荐,一边是大众的犹豫与摄入量不足,再加上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搞清楚乳制品与健康的真实关系,成了亟待解答的公共卫生课题。
全景式扫描:这场横跨十年的“乳制品健康调查”
为了给乳制品的健康影响下一个科学结论,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全景式”的范围综述。与普通综述不同,范围综述就像给科研领域画地图——它不局限于单一问题,而是梳理整个研究领域的现状,找出已知与未知。
这项研究的野心不小:他们要调查乳制品与29种健康结局的关联,涵盖心血管疾病、各类癌症、身体成分、死亡率,以及2型糖尿病、骨健康、认知功能等多个方面。之所以选择这些结局,是因为它们要么是受饮食影响较大的非传染性疾病,要么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癌症(如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且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基础。
为了确保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团队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只纳入2014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且这些研究必须基于人体试验(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参与者主要为成人,聚焦牛乳制品(排除羊、骆驼等其他来源乳制品及植物奶)。他们还特别纳入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CRF)的相关报告,让癌症方面的证据更全面。
在检索过程中,研究团队如同“侦探”般在三大数据库(Ovid Medline、Ovid Embase、Web of Science)中筛选,最终从1630篇文献中精挑细选出95份高质量报告,其中92份包含meta分析。这些报告就像95个“证人”,共同拼凑出乳制品与健康的关联图景。
颠覆认知的发现:乳制品的“健康成绩单”
经过对95份报告的细致分析,研究团队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讶的“成绩单”:在识别出的281个关联中,37.7%(106个)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疾病风险降低相关,48.0%(135个)显示无关联,仅有4.3%(12个)显示风险增加,另有10%结果不确定。简单来说,乳制品不仅不是“健康杀手”,反而可能是不少疾病的“隐形盾牌”。
在心血管健康领域,乳制品的表现尤为亮眼。研究发现,摄入乳制品与降低心血管不良结局风险相关,尤其是低脂乳制品在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方面常显示出保护作用。比如奶酪,虽然饱和脂肪含量不低,但多数研究并未发现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有研究认为它可能通过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如奇数链饱和脂肪酸)带来益处。
在癌症预防方面,乳制品的“战绩”同样不俗。它与膀胱、乳腺、结直肠、肝、口腔、卵巢等多种癌症的风险降低相关。其中结直肠癌的关联尤为明确——考虑到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哪怕是适度降低风险,对公共健康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不过也有例外,研究发现全脂牛奶可能与卵巢癌风险增加相关,这提醒我们不同乳制品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在代谢健康与身体成分方面,乳制品同样没让人失望。它与改善身体成分(如降低超重、肥胖风险)、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其中酸奶和发酵乳制品的表现尤为突出,多项研究显示它们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这可能与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乳制品的“特长”各不相同。酸奶和发酵乳制品堪称“优等生”,在降低风险的关联中占比最高,且没有发现任何增加健康风险的证据。奶酪的结果相对复杂,多数显示中性或益处,但个别研究提到它与前列腺癌风险增加相关。而牛奶的表现中规中矩,总体偏向保护作用,但需注意全脂牛奶在部分结局中的潜在风险。

全乳制品、牛奶、奶酪、酸奶、发酵乳与心血管、癌症等健康结局的关联,结论是乳制品消费多呈中性或积极健康影响
真相与启示:给普通人的“乳制品食用指南”
这项研究的结论,无疑给纠结于“喝不喝牛奶”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现有证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非传染性疾病或死亡率增加无关,反而可能适度降低多种健康结局的风险。这也反驳了一些媒体对乳制品的负面传言——与植物基替代品相比,乳制品的营养优势明显,其蛋白质和关键微量营养素含量往往更高。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科学食用乳制品呢?结合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原则:优先选择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开菲尔等,它们的健康益处最为一致,且益生菌对肠道友好;控制全脂乳制品摄入,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低脂乳制品的益处更明确;保证适量摄入,参考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2-3份,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不会带来额外负担。
当然,研究也指出了现有证据的局限性。比如多数研究没有按性别分层分析,可能掩盖了男女在乳制品代谢上的差异;不同地区乳制品的营养成分(如是否强化维生素D)差异较大,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关于骨健康的研究较少,且多聚焦于钙而非乳制品本身。这些都需要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从8000年前人类第一次饮用牛奶,到如今用科学手段解析它与健康的关系,乳制品始终是人类饮食的重要伙伴。这项横跨十年的研究告诉我们,与其因传言拒绝乳制品,不如科学选择、合理摄入。或许,那杯你每天早餐喝的牛奶,正是身体悄悄期待的“健康密码”。
参考文献:
Akyil, S., Winkler, S., Meyer,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airy intake and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 a scoping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Eur J Clin Nutr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30-025-01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