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25丨DAPT-SHOCK-AMI研究抢先看:坎格瑞洛 vs.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5-08-22 12:12: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将于8月29日至9月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拉开帷幕。在HOT LINE 7专场,来自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第三医学院及皇家葡萄园大学医院的Zuzana Motovska教授将报告DAPT-SHOCK-AMI研究的最新结果。本文基于既往公布的内容,特整理出该研究概述,供您速览。
研究背景
据估计,全球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超过700万例/年,在因AMI住院的患者中,心源性休克(CS)的平均发生率约为7.5%,其中大部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入院时存在原发性CS的患者院内死亡率高达44.4%,其中20%的死亡发生在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高龄、多支冠脉病变、症状发作至再灌注时间延长,以及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等特征已被确认是CS-A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快速有效的血小板抑制可改善CS患者两项最高血栓风险相关的预后指标,即再灌注时间及血管成形术结局。高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对预防缺血事件至关重要。坎格瑞洛是经肠外给药途径中研究最充分的静脉P2Y12受体抑制剂,在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中,同时启动坎格瑞洛治疗与替格瑞洛治疗,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迅速且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功能,此外,坎格瑞洛治疗可填补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完全发挥前的治疗空白期。DAPT-SHOCK-AMI研究旨在比较静脉坎格瑞洛与替格瑞洛作为初始P2Y12抑制剂对CS-AMI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
DAPT-SHOCK-AMI研究是一项双盲、多中心、国际性、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假设为:与推荐的压碎替格瑞洛口服治疗相比,静脉注射坎格瑞洛在起效速度和围手术期有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患者比例方面更优;并且在减少拟行直接PCI治疗的初始CS-AMI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至少具有同等疗效。
研究纳入的患者将按1:1的比例进行随机化分组,采用随机置换区组法,并按研究中心分层,根据研究干预措施,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之一,A 组患者将接受活性研究药物坎格瑞洛治疗:首先静脉注射(IV)30 μg/kg的负荷剂量(推注时间<1分钟),随后立即以4 μg/kg/min的速度持续输注。在坎格瑞洛输注结束前30分钟,将给予180 mg替格瑞洛(压碎片剂),之后每12小时给予90 mg的维持剂量;B组患者将按照指南口服180 mg压碎的替格瑞洛作为负荷剂量,之后每天两次给予90 mg的维持剂量。安慰剂的剂量、剂型和给药方法与其相应的活性物质完全相同,因此坎格瑞洛-安慰剂和替格瑞洛-安慰剂将分别以与静脉注射坎格瑞洛和口服替格瑞洛(压碎片剂)相同的方式进行给药。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入组后30天内发生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复合终点;主要的次要终点包括净临床终点(定义为死亡、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的紧急血运重建、卒中或符合BARC定义的大出血);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或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等。
此外,研究者还将进行一项血小板反应性研究,该项研究将使用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法来检测在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坎格瑞洛所带来的实验室抗血小板益处,主要实验室终点是围手术期起效速度以及达到有效P2Y12抑制的患者比例。
研究特点
全球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和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表明,面临CS-AMI风险的人数正在增加,DAPT-SHOCK-AMI研究旨在为接受直接PCI的CS-AMI患者选择最佳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以期改善这类致命疾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Motovska Z, Hlinomaz O, Mrozek J, et al. Cangrelor versus crushed ticagrel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ogenic shock: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DAPT-SHOCK-AMI trial. EuroIntervention. 2024;20(20):e1309-e1318. Published 2024 Oct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