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增教授解读2025年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突破:手术不再是首要和唯一选择!

时间:2025-08-22 12:12: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医悦汇】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海增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为我们分享2025年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最新外科进展,剖析了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传统手术时机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结直肠癌外科发展的展望。

医悦汇:请您介绍一下2025年结直肠癌方面的治疗进展。

张海增教授: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取得的进展中,我所关注的主要聚焦于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治疗相关范畴。

1.手术更加精准化和个体化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采取分层治疗策略,在最合适的时机采用最合适的治疗手段,从而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比如,(1)对早期的肿瘤采用缩小的手术,如内镜切除或局部切除,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小创伤,保留器官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提高生活质量;(2)对适合直接手术的患者,则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和功能保全,尽可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保留器官和功能的完整性。(3)对局部晚期、复发高危的病人,或者特殊部位的直肠癌患者(如靠近肛门),则先采用多种形式的新辅助治疗,根据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再决定手术时机和方式。

2.把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放在多学科治疗的模式中去考虑和应用

(1)对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在手术前采用多种形式的新辅助治疗,在合适的时机再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直肠癌患者为例,尤其是病灶接近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若直接实施手术,很可能无法保留肛门,手术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排尿、排便以及性功能等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局部复发率也高,现在我们采用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就可让肿瘤缩小、降期,根治切除率高,保肛机会大,甚至对肿瘤得到近似完全缓解的病人可以采用局部切除,对得到完全缓解的病人采用不手术、随访观察的方式,降低甚至避免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又能取得与原手术方案相似甚至更优的治疗效果。在保证远期效果的同时,实现保功能、保器官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2)对晚期肿瘤,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的多学科治疗,把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可切除或者可以局部治疗,将外科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根治肿瘤,延长生存期,为患者创造了长期生存的可能。

医悦汇:目前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对于保肛困难或者是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是不是能够代替传统的放化疗而成为首选方案?

张海增教授:结直肠癌目前可分为微卫星稳定的结直肠癌和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两类,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约占10%左右,对免疫治疗敏感,效果好。对于进展期的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采用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完全缓解率高,正逐步取代新辅助放疗和化疗,对一些单独应用免疫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可采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放疗。

微卫星稳定的结直肠癌占90%左右,对免疫治疗不敏感。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对中低位的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完全缓解率,有研究甚至得到60%的完全缓解率。而传统的直肠癌同步放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一般为20%左右。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治疗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医悦汇:请问对于结直肠癌外科方面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望或者愿景?

张海增教授:结直肠外科的核心目标,首先是确保患者的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简言之,就是通过手术治疗,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命,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我们将更多地通过手术有机地结合其他多学科的治疗手段,致力于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生存时间更久。

其次,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保器官、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结直肠外科的新追求。直肠癌手术会有一定的并发症,会带来直肠功能、膀胱功能和性功能等方面的并发症,其是低位直肠癌,面临保肛的问题,所以经过多种形式联合的新辅助治疗、多学科治疗,越来越多的病人可以得到保肛的机会,部分患者或许可以缩小手术,甚至避免接受手术,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目标。

第三个目标则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准化。不能对所有病人采用一种术式。例如,对早期病人,可以适当减小手术范围;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不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病人经过多学科治疗后,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也可以缩小手术范围,而无需再进行更广泛的手术操作;对局部晚期和晚期病人,经过多学科治疗后,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根治切除的机会。

上一篇: 95%的肠癌起源于肠息肉,40岁以前做这...

下一篇: 【期刊导读】可溶性PD-1可作为预测慢乙...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