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野外露营,他竟感染上“致命斑点热”,高烧、皮疹直逼心脏!
时间:2025-08-23 12:09: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岁的小李和朋友们相约去山里露营。回家后不久,他开始发高烧,体温飙到39℃,全身无力,还出现密密麻麻的红色皮疹。家人以为是普通感冒或过敏,没在意。几天后,他突然高热不退,体温最高达 39.8℃,伴有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和乏力,自行吃退烧药却毫无效果。
随着病情进展,小李身上逐渐出现大片红色斑丘疹,从四肢延伸到躯干。家人发现他耳后有一处黑痂,仔细追问才想起正是蜱虫咬过的地方。与此同时,他开始出现气促和胸闷,甚至一度神志恍惚,被紧急送往医院。实验室检查显示他的血小板明显下降,CRP 升高,肝功能受损,影像学提示有胸腔积液和轻度心包积液。
在感染科医生的怀疑下,立即为其送检血液标本行 mNGS 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存在立克次体感染,进一步通过巢式 PCR 扩增和 IFA 实验得到确证。最终,小李被诊断为 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 JSF)。经过针对性抗立克次体治疗及对症支持,他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消退,肝功能也逐步改善,总算转危为安。
临床表现
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JSF)多见于夏秋季节,属于由蜱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患者起病急骤,以发热最为常见,常伴有头痛、不适、寒战、肌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模糊等表现。
JSF 的典型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和焦痂,其中皮疹多在首发症状出现约 10 天后出现,为斑丘疹,可逐渐融合;焦痂通常出现在蜱虫叮咬部位,是相对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出现,因此也容易造成早期的漏诊和误诊。
实验室检查方面,常见血小板计数减少、C 反应蛋白升高以及肝功能损伤。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加重,表现为进行性低血压、休克、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样表现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是 JSF 最为危险的临床结局。
诊断
日本斑点热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首诊医生在接诊时,应在常规血液学和生化学检查的基础上,尽早送检血液标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mNGS)及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检测,以便实现早期诊断。
常规实验室结果多提示炎症反应及多器官损伤。患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轻度升高或降低,常伴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中性粒细胞升高;CRP 常为强阳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血小板下降较为常见,同时可见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和心肌酶谱异常,尿蛋白及大便潜血阳性。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心包积液、肾积液、胸腔或盆腔积液,提示肝脏、心脏、肾脏等多器官受累。
病原学检测在确诊中起关键作用。巢式 PCR 扩增立克次体特异性基因(如 gltA、ompA、ompB、sca4、17kD 基因)可直接检出病原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是传统血清学确诊方法。近年来,mNGS 能够直接从临床样本中提取核酸并进行测序,为疑难和危重病例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证据。
治疗
通过使用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或氟喹诺酮治疗,患者治愈良好。然而如果出现误诊或诊断延迟,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参考资料:
1. 李一荣, 谢林林, 蔡建军. 重视虫媒传染病的快速精准实验室诊断[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3, 46(2): 107-112.
2. 滕中秋,龚萍Clinical Forms of Japanese Spotted Fever from Case-Series Study,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2021,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DOI: 10.3201/eid2901.22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