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致命”高温来袭!如何筑牢夏日安全防线
时间:2025-06-23 12:23: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立夏节气才过一个月,多地正在感受扑面而来的热浪,高温迅速成为当下热词。在刚刚过去的5月,北方多地已开启“烧烤模式”。
河南、河北、陕西等地127个气象站点气温突破40℃。其中,5月19日中国天气网发布的一则预警引爆社交网络——河南林州气温飙升至43.2℃,地表温度突破70℃,成为这场被称为“史上最强初夏热浪”极端天气的鲜明标志。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警告,2025年或成史上最热年份,未来五年地球大概率遭遇致命高温,人类生存防线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专家警告,40℃或将成为未来夏季常态。
相关信息显示,美国、埃及等国因高温停电,城市瞬间沦为 “烤箱”,居民被困其中,救护车 24 小时待命,随时应对突发的中暑等紧急情况。
高温不仅直接威胁生命安全,还会引发一系列复合灾害链。
昼夜持续酷热,人体难以获得恢复时间,“白 + 黑” 高温让生命的承受力濒临极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温配合高湿形成的 “桑拿天”,体感温度飙升,中暑风险更是指数级增长。
今年夏季高温已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战胜严峻的高温“烤”验、呵护健康?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在应对高温挑战、守护人们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方法。
防暑急救:构建体内 "清凉结界"
针对高温引发的中暑、热射病等急症,中医早有完备的防治方案。
《黄帝内经》强调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提示夏季养生重在清热解暑、生津益气。
当遭遇中暑引发的突发高热、体温骤升,甚至伴随意识模糊等危急状况时,急救三宝可分阶发挥关键作用。
面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先兆中暑,可立即饮用藿香正气水(丸),其含有的藿香、紫苏能快速化解暑湿困脾;
若出现高热神昏、汗出不止的重症,安宫牛黄丸的牛黄、冰片成分可开窍醒神,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民间常用的刮痧疗法,通过在颈后大椎穴、脊柱两侧膀胱经刮痧,能快速疏通经络,使郁积的暑热随痧毒排出。
预防方未雨绸缪:夏季防暑饮,取金银花 10g、荷叶10g、绿豆30g煮水,加入少许冰糖,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补充津液。
儿童及体质较弱者,可饮用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煮制的 "生脉饮",益气养阴防耗伤。
天人共调:打造抗热体质的三大防线
面对 "白 + 黑" 持续高温与 "桑拿天" 的双重暴击,中医从饮食、作息、情志三方面构建防护网。
饮食:清热利湿有章法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著作《千金方》提出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晨起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唤醒脾胃运化;午餐宜食清热利湿的赤小豆冬瓜汤、苦瓜炒蛋,晚餐选择健脾益气的山药莲子粥。
需注意避免冰镇饮食,以防寒湿伤脾,反生暑湿病症。
作息:顺时养阴护阳气
遵循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的原则。
中午 11-13 点(心经当令)需静卧养神,即使无法入睡也应闭目养神。
傍晚 5-7 点(肾经当令)适度运动,如八段锦 "调理脾胃须单举"、太极拳云手式,通过舒展肢体促进气血循环,避免久坐导致的暑湿内停。
夜间睡眠保持室内通风但忌直吹空调,可用藿香、佩兰装入香囊置于床头,芳香化湿助眠。
情志:清热除烦修心术
高温易致 "心火亢盛",出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黄帝内经》中的"夏气与心气相通" 理论指导我们,可通过 "闭目养神法":每日午后静坐,想象置身山林清泉间,配合深慢呼吸,引心火下行。
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可宁心安神;饮用百合莲子茶,取百合15g清心除烦,莲子心3g交通心肾,从情志层面构建抗热心理防线。
应对复合灾害:中医破解 "热穹顶" 困局
面对高温叠加干旱、高湿形成的 "热穹顶" 效应,中医通过外治与内调双管齐下:外治法对抗湿热侵袭针对 "桑拿天" 导致的皮肤湿疹、痱子,金银花、马齿苋煮水外洗,配合六一散(滑石粉+甘草)扑撒,清热利湿效果显著。
户外作业者可佩戴含薄荷、艾叶的防中暑香囊,通过嗅闻刺激鼻窍,振奋阳气防暑邪侵袭。
固本培元:从 "气候适应" 到 "体质改良"
面对生态临界点的突破,中医更强调通过长期调理增强人体对极端气候的适应性。
冬病夏治筑牢根基利用 "三伏天" 阳气最盛时,进行穴位贴敷(三伏贴),在肺俞、脾俞等穴位贴敷白芥子、细辛等中药,温补脾肾阳气,改善虚寒体质。
现代研究证实,这种疗法可提升人体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强免疫系统对高温的耐受能力。
经络调理增强应激常按揉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可健脾和胃、促进水液代谢。
药食同源改良体质:
痰湿体质者夏季宜食茯苓、陈皮;阴虚体质者多吃银耳、桑葚;气郁体质者常饮玫瑰花茶。
通过个体化的体质辨识,实施 "一人一方" 的调理方案,从根本上提升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阈值。
中医养生绝非简单的 "清凉食谱",而是通过 "治未病" 理念,构建从个体防护到体质改良的立体防御体系。我们才能在 "创纪录高温新常态" 下,守住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的生存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