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HA/ACC高血压管理指南,19条更新盘点!

时间:2025-08-18 12:14: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八年磨一剑,2025年AHA/ACC高血压管理指南终于重磅发布。作为继2017年版本后的首次重大更新,新指南不仅仅是对既往推荐的简单修订,更是基于近年来大量高质量研究证据的全面革新。17条核心更新涵盖了从风险评估工具到特殊人群管理的各个方面,今天我们根据指南,解读这些重要变化。

风险评估变化:PREVENT工具

告别汇总队列方程,拥抱PREVENT

新指南最具革命性的变化莫过于引入PREVENT风险计算器,完全取代了沿用多年的汇总队列方程(PCE)。这一变化绝非简单的工具替换,而是风险评估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的PCE基于20世纪60-90年代的数据,仅纳入约2.5万名主要为白人和黑人的受试者,预测范围局限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而PREVENT基于1992-2022年的现代化数据,涵盖320万名不同种族背景的个体,预测范围扩展至包括心力衰竭在内的总心血管疾病风险。

图片

PREVENT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心血管-肾脏-代谢健康的整合评估模式。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传统ASCVD风险评分较低,但实际存在明显心血管风险的患者,PREVENT在这类患者的识别上显示出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PREVENT适用于30-79岁的成年人,并将他汀类药物治疗纳入预测变量,这使得风险评估更贴近当前的临床实际。

药物启动阈值更精细化

基于PREVENT评估,新指南将药物治疗启动的风险阈值从10%降至7.5%。这一看似微小的数值变化,实际上会显著扩大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群体。指南明确推荐(COR 1,LOE A):对于无临床心血管疾病但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10年心血管风险≥7.5%(基于PREVENT评估)的成人,当平均收缩压≥13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时,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总死亡率风险

💡 笔者提示

在实际应用PREVENT工具时发现,相比PCE,PREVENT往往会给出略高的风险评估结果,特别是在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建议在门诊配备PREVENT计算器(可通过AHA官网免费获取),这样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直观的风险沟通。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尚缺乏基于中国人群的验证数据,临床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国情。

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的转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从"有症状才查"到"应查尽查"

新指南在继发性高血压领域的最大突破是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策略的颠覆性改变。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存在低钾血症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才需要筛查PA,但新指南明确推荐(COR 1,LOE B-NR):所有难治性高血压成人患者,无论是否存在低钾血症,均应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提高检出率、诊断率和特异性靶向治疗的机会

这一推荐基于大量研究证实,约20-60%的PA患者并不表现为低钾血症,特别是早期患者。PATHWAY-2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PA的检出率远高于我们的预期,可达20%以上。更重要的是,PA的靶向治疗(手术或螺内酯)能够带来显著的血压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治愈"。

筛查流程的简化与优化

新指南同时简化了PA的筛查流程,明确推荐(COR 1,LOE B-NR):对于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指征的成人患者,建议在初次筛查前继续大多数降压药物治疗(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除外),以尽量减少筛查过程中的障碍或延误。这一改变消除了传统筛查中停药观察期的障碍,大大提高了筛查的可行性和患者依从性。

SPARTACUS研究证实,在继续ACEI/ARB治疗的情况下,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诊断准确性仍然可靠。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极大便利,避免了停药期间血压失控的风险。

💡 笔者提示

PA筛查在基层医院推广时,经常遇到检验科对ARR检测不熟悉的情况。建议与检验科充分沟通,确保采血条件标准化:上午8-10点采血,患者坐位休息15分钟后采血,样本及时送检。个人经验是,对于ARR临界值患者,可以结合24小时尿醛固酮检测或盐水负荷试验进一步确诊。值得一提的是,螺内酯的筛查试验性治疗也是一个实用的方法,如果患者对螺内酯反应良好,往往提示存在PA的可能。

生活方式干预的新证据:钾盐替代的临床应用

钾基盐替代品循证推荐

新指南新增了一项引人关注的推荐:钾基盐替代品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血压升高和高血压(COR 2a,LOE B-R),特别适用于食盐摄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烹饪或调味的患者,但在存在慢性肾病或使用可减少钾排泄的药物时,可能需要额外监测。这一推荐主要基于SSaSS研究(Salt Substitute and Stroke Study)的突破性发现。

SSaSS研究纳入了20,995名中国农村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使用钾盐替代品(75%氯化钠+25%氯化钾)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14%,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2%。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获益在不同亚组中均保持一致,且安全性良好。

对于中国人群而言,这一推荐具有特殊意义。我国居民钠盐摄入量普遍偏高(平均10.5g/日),远超推荐量(<6g/日),而钾摄入量却明显不足。钾盐替代品既能减少钠摄入,又能增加钾摄入,可谓一举两得。

实施注意事项

然而,钾盐替代品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新指南特别强调,在存在慢性肾病或使用影响钾排泄药物的患者中,需要额外的血钾监测。对于eGFR<45 mL/min/1.73m²的患者,使用钾盐替代品前应谨慎评估。

妊娠期高血压管理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的紧急处理

新指南在妊娠期高血压管理方面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操作指导。对于血压≥160/110 mmHg的孕妇,指南明确推荐(COR 1,LOE B-R):若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并在15分钟内复测确认,应在30-60分钟内给予降压药物,将血压降至<160/110 mmHg,以预防不良事件。这一推荐基于CHAP研究的证据,该研究证实积极的血压控制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孕产妇结局。

慢性高血压孕妇的管理策略

对于慢性高血压孕妇,新指南推荐(COR 1,LOE B-R):对于慢性高血压孕妇(定义为孕前已存在高血压,或妊娠20周前收缩压为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为90-109 mmHg),应进行降压治疗,使血压达<140/90 mmHg,以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CHAP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相比既往的保守策略,积极控制血压能够降低先兆子痫发生率约20%,且不增加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

图片

药物选择安全性更新

新指南扩大了妊娠期禁用药物的范围(COR 3: Harm,LOE B-NR),明确指出:计划怀孕或已怀孕的高血压患者不应使用阿替洛尔、ACEI、ARB、直接肾素抑制剂、硝普钠或醛固酮拮抗剂,以避免胎儿损害。阿替洛尔因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而被列入禁用清单,这为临床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提供了重要指导。

同时,新指南还推荐(COR 1,LOE A):对于计划怀孕或已怀孕的高血压患者,应告知其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先兆子痫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 笔者提示

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选择确实让很多医生感到困惑。个人经验是,拉贝洛尔仍然是首选的β受体阻滞剂,硝苯地平缓释剂和甲基多巴也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对于计划妊娠的女性,建议提前调整降压方案,避免妊娠期频繁换药。低剂量阿司匹林(81mg)的预防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应该向所有高危孕妇推荐。

急性脑血管病的血压管理策略

急性脑出血的精准降压

新指南在急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方面提供了更加精细的指导。对于入院时收缩压150-220 mmHg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指南推荐(COR 2a,LOE B-R):立即将收缩压降至130-140 mmHg并维持至少7天,有助于改善功能结局;但若收缩压低于130 mmHg,应停止使用降压药物

这一推荐主要基于INTERACT3研究的最新证据。该研究采用阶梯楔形设计,涵盖了44个国家的110家医院,结果显示适度强化降压能够改善功能预后,但过度降压可能带来不利影响。INTERACT3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关注血压数值,更强调降压过程的平稳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新指南特别强调:再灌注后24-72小时内应避免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这一警告基于BEST-II研究的发现,过早过度降压可能影响侧支循环,损害长期功能预后。

难治性高血压与肾去交感术的规范化

肾去交感术的适应证与流程

新指南首次将肾去交感术(RDN)纳入正式推荐,这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阶段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新指南明确推荐(COR 1,LOE B-NR):所有拟行肾去交感神经术的高血压患者,应由具有难治性高血压与RDN专业经验的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

对于精心筛选的患者,指南提出(COR 2b,LOE B-R):对于收缩压140-18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eGFR≥40 mL/min/1.73m²的患者,在经过最佳治疗后仍为难治性高血压,或对额外降压药物治疗存在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时,RDN作为血压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的辅助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这一推荐基于SPYRAL HTN-OFF MED、SPYRAL HTN-ON MED等一系列高质量研究的证据。RADIANCE-HTN SOLO研究显示,RDN可使24小时收缩压降低4-6 mmHg,且效果持续至少12个月。虽然降压幅度看似有限,但对于真正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而言,这种获益仍然具有临床意义。

共同决策的重要性

新指南特别强调了共同决策过程的重要性(COR 1,LOE C-EO):对于拟行RDN的高血压患者,应在共同决策过程中讨论降压获益与手术潜在风险,并与继续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确保患者选择符合其预期的治疗方案。RDN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持久性和改善依从性,但患者需要理解这是一种不可逆的治疗方式。

💡 笔者提示

在评估RDN适应证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确实属于真正的难治性高血压,排除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各种原因。个人认为,对于年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那些因副作用无法耐受多种药物或依从性极差的患者,RDN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目前国内开展RDN的中心有限,患者选择时需要慎重考虑。

术语更新

从"高血压急症"到"重度高血压"

新指南将传统的"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y)更名为"重度高血压"(Severe hypertension),这一术语变化反映了对这类患者管理理念的转变。

重度高血压的新定义更加强调了缺乏急性靶器官损伤这一关键特征。对于血压>180/120 mmHg但无急性靶器官损伤的住院患者,新指南明确规定(COR 3: Harm,LOE B-NR):对于因非心脏疾病住院、伴有重度高血压但无急性靶器官损伤证据的成人,不建议间断性追加静脉或口服降压药物以急性降低血压。这一推荐基于多项研究显示,过度急性降压可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反而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图片

药物治疗

初始联合治疗的优势确认

新指南继续强化了对2级高血压患者初始联合治疗的推荐(COR 1,LOE B-R):对于2级高血压成人患者(收缩压≥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推荐使用两种不同类别的一线药物启动降压治疗,最好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以改善血压控制和依从性。固定剂量复合制剂(SPC)的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证据支持。TRIUMPH研究显示,使用SPC的患者6个月血压达标率比单药治疗高出约30%,且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15%。

特殊人群的精准用药

新指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推荐进行了升级,特别强调了ACEI/ARB在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中的重要地位。即使是轻微的白蛋白尿(30-300 mg/g),也应该考虑使用RAAS抑制剂。CREDENCE研究和DAPA-CKD研究为这一推荐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血压监测技术的新视角

诊室外血压监测的强化

新指南进一步强化了家庭血压监测(HBPM)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重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明确指出:目前不建议依赖无袖带设备(如智能手表)进行准确的血压测量,除非此类设备未来展示出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一表态对当前炙手可热的智能穿戴设备血压监测功能提出了质疑。虽然这类设备在血压趋势监测方面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在诊断和治疗决策中仍不可替代传统的验证设备。

总结:循证指导下的精准医疗时代

2025年高血压指南的发布标志着高血压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PREVENT风险评估工具的引入到PA筛查策略的变革,从钾盐替代品的推荐到RDN的规范化应用,每一项更新都体现了循证医学的力量和精准医疗的理念。

上一篇: JAMA Network Open:成年...

下一篇: 2025年美欧高血压指南对比解析:预防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