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地上,不扶东西你能站起来吗?最新研究:无法独自完成坐立者死亡风险高3.84倍;且单脚站立时间是是评估衰老的“硬核指标”
时间:2025-08-25 12:20: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寿命到底长不长?这大概是人类最古老的好奇心之一。”
古人早早就琢磨出各种预测寿命长短的方式:有人认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是好兆头;有人观察耳朵和牙齿,觉得“耳厚齿坚”才活得久;甚至还会研究人中深浅,或借助生辰八字推算五行生克。听上去带着几分玄学的味道。
但在今天,研究者们也在寻找更靠谱的“长寿指标”。最近,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一项研究[1],就给出了一个几乎不花钱、不费力的答案:只需做一个再日常不过的小动作——坐下,再站起。这个被称为“坐立测试”(SRT)的动作,竟然能揭示中老年人未来的自然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起身之难,死亡风险之巨

例如,某人坐下时用手撑地一次,站起时又扶了膝盖一次,但整体没有摇晃,那么坐下和站起各得4分,总分8分。

进一步分析发现,SRT分数呈现出清晰的“梯度效应”。

换句话说,分数越低,未来死亡风险越高,高低分组之间的差距接近38个百分点。

如果只聚焦于“起身”这一单项动作,风险差异就更加直观。

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能预示寿命?
研究者进一步解释道,SRT同时整合了肌力、爆发力、柔韧性、平衡和身体成分等多方面能力。低分人群往往伴随着肌力不足、柔韧性差、平衡性差、体脂过多等不良体能特征,而这些因素本身就与更高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此外,低体能还会增加跌倒风险,限制自主生活和运动机会,形成恶性循环。
从心血管角度来看,肌肉功能低下和柔韧性不足会限制肌肉分泌肌源性细胞因子,进而影响血管结构、内皮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相比之下,高SRT分数不仅意味着寿命延长,也与日常活动顺利完成、运动参与度高等健康特征相关,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和潜在生存。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SRT作为一种安全、简便、无需设备的测试工具,能够强有力地预测中老年人群的自然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单脚站立是
神经肌肉衰老的“硬核”指标
坐立测试像是一场“小型体能综合考”,把力量、灵活性和平衡统统揉在了一起。但如果只单拎出“平衡感”这一项,其实还有更直观的方式来检测——那就是单脚站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不仅能直接量化坚持的时间长短,还能作为判断神经肌肉是否正在悄然衰老的一个可靠信号。

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力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但不同部位的衰减速度并不相同。

不过,在这一指标上男女差异并不明显,说明男性和女性在年龄增长过程中,重心移动量的增加趋势大体一致。换句话说,虽然重心移动量的增加并未表现出明确的年龄效应,但老年人的重心活动确实比年轻人更明显,尤其在缺乏视觉信息的闭眼条件下,平衡能力的下滑更加突出。

更关键的是,研究发现重心移动量与单脚站立持续时间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单脚能坚持得越久,重心的移动量也越大。

这一趋势在不同性别中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单脚站立能力明显下降,且非优势侧的衰退速度稍快于优势侧。

至于动态平衡力,研究团队并未观察到步态参数与年龄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清晰揭示了中老年人在膝关节力量、握力以及多个平衡指标上的下降趋势,其中单脚站立持续时间受年龄影响最为显著,而且性别差异并不突出。因此,单脚站立的坚持时长,确实可以作为评估中老年男女神经肌肉衰老的一个可靠指标。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测试既神奇又接地气?而且,不需要复杂的专业设备,在家就能轻松搞定。要是自测后发现“成绩”有点小瑕疵,也不用过度忧心,不妨试试深蹲,感受肌肉的力量;练练太极,体会动静之间的平衡;来点瑜伽,舒展身心;做做拉伸,释放紧绷。这些小活动,不仅能帮我们提升测试成绩,还能让生活更有活力~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1]和研究[2]基于观察性设计,尚无法直接推断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