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好?哈佛研究:吃鸡蛋不升高胆固醇,甚至还有这些益处!
时间:2025-09-17 12:17: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鸡蛋,这颗餐桌上最寻常的食物,长期以来却扮演着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有人视它为“全营养宝库”,每天雷打不动吃上一两个,享受它带来的优质蛋白与满足感;也有人因为担心胆固醇升高、血管堵塞,而对它敬而远之,仿佛吃下一颗蛋,就是在挑战心脑血管的底线。
我们似乎早已习惯这样的观念:鸡蛋,尤其是蛋黄,是胆固醇的“隐形载体”,吃多了容易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甚至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很多人吃鸡蛋只敢吃蛋白,煮面时不加蛋,炒饭时也刻意少放蛋。另一方面,生酮饮食和健身圈的流行,又让鸡蛋成为高蛋白、低碳水的“明星食材”,有些人一天甚至吃下四五个——鸡蛋,到底该怎么吃?
令人惊讶的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正在悄然改写这场关于鸡蛋的叙事。多项高质量研究表明,膳食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远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大。每天吃两个鸡蛋,不仅不会显著升高坏胆固醇,甚至可能帮助我们增强骨密度、改善代谢指标——哪怕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如此。
那么,长期不吃鸡蛋的人,是否反而错过了重要的营养支持?天天吃蛋,真的不用担心心血管风险吗?这篇科普文章将带你跳出误区,用科学证据重新认识鸡蛋——这颗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食物,背后藏的或许是一场营养观念的革新。
01 放心吃蛋!——哈佛12万人研究:每天1-2颗鸡蛋不升胆固醇
基于当前营养学研究共识,"鸡蛋等于高胆固醇"这一传统认知已被科学证据推翻。多项高质量研究证实,食源性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远低于饱和脂肪,且健康人群适量摄入鸡蛋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1。
美国哈佛大学两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涵盖近12万健康成年人)显示,每日摄入1个鸡蛋与冠心病风险无显著关联(男性RR=1.08;女性RR=0.82)。其核心机制在于:人体胆固醇代谢存在自我调节机制,当膳食胆固醇摄入增加时,内源性合成会相应减少。更重要的是,鸡蛋中的卵磷脂、卵粘蛋白等成分能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而蛋黄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2。临床干预试验表明,在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食中,每日食用3个鸡蛋可使超重男性的HDL显著提升19.5%(从1.23→1.47 mmol/L)3,这种"好胆固醇"的增加可抵消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微弱变化。
尽管早期建议限制鸡蛋摄入,但现有资料支持健康人群每日食用1-2个鸡蛋的安全性,且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及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人群可能存在代谢差异,需个体化调整摄入量。
02 大规模研究证实:健康成年人每日一个鸡蛋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基于大规模人群研究证据,每天适量摄入鸡蛋(通常指每天1个)的健康成年人相比很少或不吃鸡蛋者可能获得更显著的心血管保护益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对50万中国成年人长达9年的追踪显示,与从不吃鸡蛋者相比,每日摄入鸡蛋(平均0.76个/天)的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总体风险降低11%,其中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26%、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2%,且CVD相关死亡率下降18%4。
这一保护效应主要归因于鸡蛋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磷脂和类胡萝卜素)对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高质量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对代谢的协同调节。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益处存在"适量"阈值:美国队列研究发现,当鸡蛋摄入超过每日1个时,每额外增加半个鸡蛋会提升6%的CVD风险,主要与膳食胆固醇累积相关(调整后HR=1.06),而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更显示高鸡蛋摄入可能使冠心病风险增加54%(HR=1.54)5。
因此对健康人群而言,每日1个鸡蛋的摄入模式显著优于极少摄入者——CKB研究中每天吃蛋者比极少吃蛋者(0.29个/天)的出血性中风死亡率降低28%6,但若超过该剂量则可能逆转获益。
需强调的是,这种关联在控制BMI、吸烟、运动等混杂因素后仍显著存在,且鸡蛋中的胆碱、叶黄素等成分对神经认知功能的潜在保护作用(如降低痴呆风险)进一步支持了适量摄入的综合健康价值。关于骨质疏松,当前研究虽未直接比较鸡蛋摄入与骨密度的关联,但鸡蛋提供的维生素D(每蛋约41IU)和优质蛋白质(每蛋6克)可能通过促进钙吸收及维持肌肉质量间接支持骨骼健康,不过仍需更多针对性研究验证6。
03 基于循证营养学的鸡蛋摄入建议:个体化调整是关键
基于当前营养学研究共识,鸡蛋摄入建议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差异化调整:对于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1-2个鸡蛋是安全的且能提供优质蛋白、胆碱及抗氧化物质等必需营养素,多项大型队列研究(如涵盖21,327名男性医师的PHS研究)证实该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显著关联(全因HR=1.0-1.05)7。
然而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限制摄入量,同一研究显示每日≥1个鸡蛋会使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倍增(HR=2.01)7,这与糖尿病患者胆固醇代谢调节能力受损有关。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高胆固醇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建议每日不超过1个鸡蛋,且需关注整体饮食结构——指出当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比例>0.7时,鸡蛋对LDL胆固醇的影响可被中和。
肥胖人群可适度增加至每周7-8个鸡蛋(约每日1个),因鸡蛋的饱腹感和营养密度有助于体重管理,但需避免与高饱和脂肪食物(如培根、黄油)同食8。烹饪方式显著影响健康效益:水煮或蒸蛋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并避免额外油脂,而煎蛋可能因高温氧化产生有害物质,且伴随的油炸食品会加剧血脂异常风险9。
特殊人群如发育期儿童、孕妇及营养不良者可适当增加摄入(每日1-2个),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鸡蛋是性价比极高的营养补充源。需强调的是,所有人群均应通过定期血脂检测(建议45岁以上者每年一次)个性化调整摄入量,尤其对于遗传性胆固醇代谢异常者,即使每周3-4个鸡蛋也可能导致LDL显著升高8。
04 结语
鸡蛋的故事,本质上是一场从误解到正名的科学之旅。它提醒我们,营养科学是不断演进的生命学科,而非一成不变的教条。昔日被视为“风险”的鸡蛋,如今在更严谨、更宏大的研究视角下,展现出其作为营养宝库的真正价值。
然而,解放鸡蛋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其“双面性”:对健康大众,它是物美价廉的健康卫士;对代谢异常人群,它仍是需要谨慎管理的膳食变量。最终,我们不应简单地将食物标签为“好”或“坏”,而应学会将其作为整体健康拼图的一部分,基于自身状况进行精准的“营养调配”。用知识代替恐惧,用平衡取代极端,或许这才是我们与食物相处的最健康方式
参考文献
1.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j.1467-3010.2008.01735.x Ryosuke Matsuoka, M. Sugano. “Health Functions of Egg Protein.”Foods
2.Matsuoka R.et al.. Health Functions of Egg Protein. Foods. 2022 Aug 2;11(15):2309. doi: 10.3390/foods11152309.
3.Mutungi G.et al. J Nutr. 2008 Feb;138(2):272-6.
4.Qin C.et al. Heart. 2018 Nov;104(21):1756-1763.
5.Drouin-Chartier JP.et al. BMJ. 2020 Mar 4;368:m513.
6.Qin .et al. Heart. 2018 Nov;104(21):1756-1763.
7.Djoussé L.et al. Am J Clin Nutr. 2008 Apr;87(4):964-9.
8.Fuller N. Nutrients. 2015 Sep 3;7(9):7399-420.
9.Chen .et al. Poult Sci. 2025 Feb;104(2):10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