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并高血压的治疗(24年心衰指南)
时间:2025-05-18 12:08: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高血压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衰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改变患者的血压水平,使二者形成一种复杂的交织关系。随着24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发布,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诊疗策略也有了新的更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临床常见但又棘手的问题。
相关性比想象中更为紧密
高血压是心衰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2024年最新心衰指南显示,我国心衰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率高达50.9%,这一数据来自2012-2015年的中国高血压调查。在临床实践中,约有2/3的心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持续高血压未治或未有效控制,约经5~10年便可出现左心房增大、室间隔和左心室壁增厚,即发生结构性心脏改变,并可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此时在诱发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和(或)损害心肌的因素作用下,便发生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这是高血压所致的心衰。
值得注意的是,Framingham心脏研究证实,高血压可使心衰发生风险增加39%,这一风险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明显,高达59%。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血压女性患者需更加积极干预,以预防心衰的发生。
💡 笔者提示:高血压与心衰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在心衰发展的早期阶段,高血压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心衰进展到晚期,患者原有的高血压可能"消失",血压甚至会逐渐降低。这种所谓的"断头高血压"(decapitated hypertension)现象需要临床医生特别关注,因为它往往提示心功能显著恶化。
不同类型心衰与血压关系
高血压导致的心衰主要有两种类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
1. HFpEF:高血压早期阶段主要表现
单纯高血压病所致的慢性心衰,一般早期都表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这类患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室收缩功能通常保留正常。高血压累及心脏的早期可以只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后者同样可引起肺瘀血和肺水肿。研究结果显示,一些患者急性高血压性肺水肿发作时的LVEF和治疗后血压已控制时的测量值很相似。
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
-
LVEF通常>50%
-
心脏大小(尤其是左心室)大体正常
-
左心室壁僵硬和(或)肥厚,导致左室充盈受损
2. HFrEF:高血压晚期或合并其他病因
到了晚期或合并其他病因(冠心病等)时才表现为HFrEF。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
-
LVEF<40%
-
心腔(尤其是左心室)显著扩大
-
左心室壁变薄
3. 过渡状态:HFmrEF和HFimpEF
在HFpEF和HFrEF之间,还存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 LVEF 41-49%)和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 既往LVEF≤40%且随访期间LVEF>40%并较基线增加≥10%)。这两种类型可视为心衰发展的过渡状态。

💡 笔者提示:在临床工作中,更关键的是要观察血压与心衰的动态变化。患者血压的变化不仅反映疾病进展,也是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长期高血压突然"正常化"甚至偏低的患者,要警惕心功能恶化的可能。
心衰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策略
1. 治疗目标
根据2024版中国心衰指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目标包括:
-
血压控制:一般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Ⅰ,C)
-
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障碍
-
控制水钠潴留
-
减少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
2. 血压管理的"J"型曲线现象
心衰患者的血压和预后的关系呈"J"型曲线。高血压可诱发急性失代偿的心衰,但在已确诊的心衰,无论急性或慢性心衰患者,较高的血压反而对生存有"保护性"作用,伴高收缩压的人群预后改善;治疗前收缩压较低尤其HFrEF患者,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的风险较高。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过度降压可能不利于心衰患者的预后。临床上需要把握好降压的度,既不能放任血压过高加重心脏负担,也不能过度降压影响重要器官灌注。
3. 药物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心衰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HFrEF合并高血压
根据2024版中国心衰指南,HFrEF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优先使用以下药物:
-
ARNI/ACEI/ARB:首选药物,推荐级别Ⅰ,证据水平A
-
β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推荐级别Ⅰ,证据水平A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如螺内酯、依普利酮,推荐级别Ⅰ,证据水平A
-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推荐级别Ⅰ,证据水平A
-
利尿剂:用于控制容量负荷
这些药物不仅能有效降压,也能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血压仍不达标可联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Ⅰ,A)或非洛地平(Ⅱa,B)。
对于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禁用:
-
α受体阻滞剂(Ⅲ,A)
-
莫索尼定(Ⅲ,B)
-
地尔硫䓬和维拉帕米(Ⅲ,C)
HFpEF合并高血压
HFpEF患者的治疗策略与HFrEF相同,但目前对HFpEF的药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较少。根据2024版心衰指南:
-
利尿剂:有液体潴留的HFpEF患者应使用利尿剂(Ⅰ,B)
-
SGLT2抑制剂:推荐HFpEF患者使用SGLT2i降低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风险(Ⅰ,A)
-
ACEI/ARB/ARNI:可考虑在部分LVEF介于45%~57%的HFpEF患者中使用,降低心衰住院风险(Ⅱb,B)
-
MRA:可考虑在特定HFpEF患者中使用MRA降低住院风险(Ⅱb,B)
💡 笔者提示: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ACEI/ARB/ARNI和MRA时需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对于容量超负荷的患者应首先优化利尿治疗再调整其他药物;对于基础收缩压较低(<100 mmHg)的患者,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4. 药物剂量的调整原则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药物剂量调整需遵循以下原则:
-
启动期: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基础血压偏低的患者
-
滴定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4周调整一次,目标是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
维持期: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后长期维持
值得注意的是,心衰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并非越强越好,既要防止血压过高加重心脏负担,也要避免过度降压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根据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ESH 2023),对于HFrEF患者推荐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对于HFpEF患者推荐SBP<130 mmHg。
非药物治疗和管理
除药物治疗外,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非药物管理同样重要:
-
生活方式干预
-
限钠:慢性心衰急性发作伴容量负荷过重且无低钠血症的患者,应限制钠摄入<2 g/d
-
限液:严重心衰患者水摄入量应<2 L/d
-
戒烟限酒:吸烟患者应戒烟,肥胖患者应酌情减轻体重
-
适量运动: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应鼓励进行运动训练或规律的体力活动
-
定期随访和监测
-
建议出院后1~2周即开始随访,病情稳定后每3~6个月评估1次
总结与展望
高血压合并心衰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状态,临床表现多样,治疗难度大。对于此类患者,应始终牢记:
-
控制血压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但要避免过度降压
-
心衰四联药物治疗(ARNI/ACEI/ARB + β受体阻滞剂 + MRA + SGLT2i)是基础,需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使用
-
动态评估患者血压变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随着新药物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治疗策略也将不断完善。例如,新型钙增敏剂、心肌靶向药物以及创新性的血压管理设备等,都有望为此类患者带来更多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