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导管消融在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基于CASTLE-HTx试验的三年随访结果

时间:2025-09-07 12:08: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终末期心力衰竭(HF)与心房颤动(AF)常共存,构成临床上一种高危组合,显著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风险。传统治疗策略主要依赖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对于病情严重者则考虑心脏移植(HTx)或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近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作为节律控制手段,在合并AF的心衰患者中展现出潜在的治疗价值。


CASTLE-HTx试验是首个针对终末期HF合并AF患者、评估导管消融疗效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旨在探讨在GDMT基础上联合导管消融是否能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共纳入194例符合心脏移植评估标准的终末期HF合并A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35%。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97)接受导管消融联合GDMT,对照组(n=97)仅接受GDMT。消融策略以肺静脉电隔离为主,部分患者因心室率控制困难接受了房室结消融。

主要终点为3年内全因死亡、HTx或LVAD植入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率、非计划心血管住院率、LVEF变化、房颤负荷及房颤类型演变等。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36个月的随访,研究方案经鲁尔大学波鸿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严格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原则,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结果显示,随访至36个月时,干预组中83.5%的患者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治疗,而对照组中有21.6%的患者因临床需要在后期接受了补救性消融,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治疗。

在主要复合终点方面,导管消融组事件发生率为1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2%(HR = 0.44, 95%CI: 0.28–0.69, P < 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全因死亡率在消融组为15.5%,对照组为29.9%(HR = 0.46, 95%CI: 0.25–0.86, P = 0.01),表明导管消融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图:意向治疗人群的主要3年结果

在器械治疗方面,消融组的LVAD植入率仅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心脏移植率亦较低(4.1% vs. 8.2%)。此外,消融组的非计划住院率和心血管相关住院率均明显下降,提示该策略有助于减轻医疗负担。

从心脏功能和心律控制角度,两组患者的LVEF在随访期间均有改善,但消融组改善更为显著。同时,其房颤负荷显著降低,持续性房颤的比例也明显减少,提示导管消融有效改善了心律失常负担和电生理重构。

总之,CASTLE-HTx试验三年随访结果表明,对于符合心脏移植指征的终末期HF合并AF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实施导管消融,可显著降低死亡、HTx和LVAD植入的复合风险,减少住院频率,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心律控制。这一获益可能源于消融后心房机械功能恢复、心室率优化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提升,从而为后续心衰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治疗窗口”。

原始出处

Sohns C, Moersdorf M, Marrouche NF, et al. 3-Year Outcomes of Catheter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31,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5.075787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 Circulation:微创 vs 传统...

下一篇: Circulation:TAVR与SAV...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