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sing in Critical Care:重症监护护理高被引论文特征,COVID-19 与心理健康成核心主题
时间:2025-09-18 12:16: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中,理解和评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变得愈发重要。研究计量学作为一种量化分析手段,通过诸如h指数、期刊影响因子(JIF)和引用次数等指标,为研究者、机构、期刊和资助方提供了衡量学术影响力的工具。尽管这些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可能更反映论文的流行度而非质量,或偏向成熟研究领域而忽视小众主题,它们仍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重症监护护理作为一个高度动态的领域,其研究重点随临床实践和全球卫生事件不断变化,因此,通过分析高被引论文来识别当前研究趋势和热点,对指导未来研究方向、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旨在从顶级重症监护护理期刊中识别并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主题和影响力因素。期刊选择基于2023年《期刊引证报告》(JCR)和Scopus数据库的CiteScore 2023,筛选标准包括被JCR列为护理期刊、被Scopus归类为重症监护护理期刊,并且位于JCR分区中的第一 quartile(Q1)。最终符合条件的四本期刊包括《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ICCN)、《Nursing in Critical Care》(NICC)、《Australian Critical Care》(ACC)和《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AJCC)。从每本期刊中选取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共40篇纳入分析。数据提取涵盖论文类型(文章或综述)、发表年份、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国家/地区、出版模式(开放获取或订阅制)、研究设计、主题内容和引用次数等信息。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制表和描述性统计,并使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可视化分析,以揭示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
分析结果显示,40篇高被引论文中有20篇(50%)与COVID-19大流行相关,其中15篇聚焦医护人员主题,8篇重点关注心理健康,4篇探讨工作场所体验,其余5篇关注患者相关主题,如俯卧位通气和机械通气。非COVID-19论文中,14篇以患者为中心,压力性损伤是最常见主题(3篇),6篇以医护人员为中心,其中3篇同样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这表明心理健康不仅是疫情时期的核心关切,也是重症监护护理中的持续重点。从期刊层面看,ICCN的COVID-19相关论文比例最高(8/10),其次是NICC(5/10)。国家/地区分布显示,ICCN的论文作者来自17个国家,地理多样性最高,NICC次之(11个国家),而ACC和AJCC分别以澳大利亚和美国作者为主,反映了其地域性期刊的特点。作者合作方面,每篇论文平均作者数为6人(范围3-28人),凸显了国际合作在高质量研究中的重要性。
图:所选期刊中可引用项目的引用模式
出版模式的分析揭示,开放获取(OA)论文虽数量较少(17篇),但总被引次数(373次)和中位数被引次数(19次)均显著高于订阅制论文(23篇,285次,9次),OA论文的中位被引次数约为订阅制的两倍。ICCN的10篇论文中有9篇为OA出版,远高于NICC、ACC(各3篇)和AJCC(2篇)。论文类型方面,原始研究文章(29篇)数量远超综述(11篇),且文章中位数被引次数为18次,高于综述的8次,这一发现与以往认为综述更易获得高引用的观点不同,说明在热门主题上发表高质量原始研究同样能获得广泛关注。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进一步确认,COVID-19、护士、健康、抑郁、焦虑、倦怠和压力是核心主题,这些关键词在网络图中集中且相互关联,反映了当前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表:分析所用期刊的选择
本研究结论强调,通过开放获取出版、聚焦热门主题(如COVID-19和心理健康)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有效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和学术影响力。尽管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如引用次数和JIF存在局限性,它们仍是衡量研究影响的重要工具。同时,Altmetrics作为补充指标,能更全面地捕捉研究成果在社会和媒体中的影响力。此外,研究发现全球南方国家的研究者在论文和期刊编辑委员会中的代表性不足,提示学术界需努力促进地理多样性,以增强研究的全球包容性和相关性。未来研究应扩大数据库覆盖、整合多维度影响力指标,并关注长期引用趋势,以更全面评估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贡献与发展方向。
原始出处:
Eltaybani S, McEvoy N. Insights from the top-cited papers in the critical care nursing literature: A bibliometric and visualized analysis. Nurs Crit Care. 2025;30(5):e13236. doi:10.1111/nicc.13236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