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DSP基因变异患者心肌炎样发作特征及免疫抑制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5-08-27 12:08: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患者特征差异:DSPMyo + 组患者相较于 DSPMyo - 组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该组患者平均年龄更低(34.6 岁)、女性比例更高(59.9%),且多为家族首发病例(68.9%),在基因变异类型上,大部分患者携带截短型 DSP 变异。
图:心肌炎样发作情况划分的携带DSP变异患者的风险特征
心肌炎样发作特征:177 例 DSPMyo + 患者共记录到 290 起心肌炎样发作,在首次发作时进行的 CMR 检查显示,90.9% 的患者存在晚期钆增强(LGE),这一指标提示患者已出现心肌纤维化,但此时患者的左、右心室射血分数仍保持相对正常。
图:基于首次心肌炎样发作治疗策略的DSPMyo+患者预后分析
治疗情况分布:在首次心肌炎样发作的治疗选择上,31.6% 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以皮质类固醇为主),18.1% 的患者接受 NSAIDs 或秋水仙碱治疗,另有 50.3% 的患者未接受上述针对性治疗。
图:携带DSP变异患者的风险特征:按心肌炎样发作史及初始治疗策略分层
整体临床结局:随访结果显示,DSPMyo + 组患者的 VA 和 HF 发生率显著高于 DSPMyo - 组,且进一步分析发现,心肌炎样发作次数越多的患者,发生 VA 和 HF 的风险越高,呈现出明显的剂量 - 反应关系。
免疫抑制治疗效果:首次心肌炎样发作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其不良结局风险显著降低:VA 发生风险降低 82%(HR=0.18,95% CI:0.07-0.45),HF 住院风险降低 91%(HR=0.09,95% CI:0.02-0.39),该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未治疗组及 NSAIDs / 秋水仙碱治疗组。
对发作复发的影响:研究同时发现,免疫抑制治疗对心肌炎样发作的复发无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提示免疫抑制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减轻炎症反应带来的后续不良后果(如心肌纤维化、电生理异常),而非针对疾病的根本病因发挥作用。
与无发作患者风险对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 DSPMyo + 患者,其 VA 及 HF 风险水平与未发生心肌炎样发作的 DSPMyo - 患者相当,甚至 VA 风险略低于 DSPMyo - 组,这一结果提示免疫抑制治疗可能逆转部分由心肌炎样发作带来的不良预后风险。
免疫抑制治疗可显著改善 DSPMyo + 患者的 VA 和 HF 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缓心肌纤维化进展及电生理异常发生,使接受治疗患者的 VA 及 HF 风险降至与未发生心肌炎样发作患者相当的水平,提示该治疗在改善 DSP 相关心肌炎患者预后中具有潜在重要价值。总之,本研究为炎症通路作为 DSP 心肌病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同时为未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免疫抑制疗法在 DSP 心肌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础,对推动 DSP 相关心肌病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原始出处
Gasperetti A, Muller SA, Peretto G, et al. Prognostic Role of Myocarditis-Like Episodes and Thei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thogenic Desmoplakin Variants.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5.07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