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球囊扩张 vs 自膨胀式TAVR瓣膜,二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何选?
时间:2025-08-27 12:08: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二叶主动脉瓣(BAV)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瓣膜异常,影响约0.5%至2%的成人群体。此类患者因瓣膜形态异常及钙化倾向,易发展为主动脉瓣狭窄和/或返流,最终多需进行瓣膜置换治疗。传统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为主流治疗方式,但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患者得以接受微创治疗。 然而,目前主流随机临床试验通常将BAV患者排除,主要因其瓣膜解剖复杂,可能导致TAVR操作难度和并发症风险增加。因此,目前指南对BAV患者的TAVR推荐较为保守。随着低风险患者及年轻患者接受TAVR的增多,研究TAVR在BAV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球囊扩张经导管心脏瓣膜(BE-THV)与自膨胀式经导管心脏瓣膜(SE-THV)在BAV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尽管两者在死亡或卒中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BE-THV与SE-THV在短期及长期并发症风险上存在区别。BE-THV患者术后瓣环破裂及瓣膜跨瓣平均压差较高,而SE-THV患者术后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及额外瓣膜置换需求较多,且永久起搏器植入率较高。
研究人员收纳了2007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共1443例经CT诊断为BAV狭窄且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数据,其中860例接受BE-THV,583例接受SE-THV。研究采用多重插补法生成10个数据集,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逆概率加权(IPTW)及多变量调整(MVA)等统计方法,调整临床基线混杂因素,分析术中及最长3年随访的临床结局。 主要终点为死亡或卒中复合事件。次要终点包括瓣环破裂、瓣膜跨瓣压差、瓣膜返流严重程度、额外瓣膜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及瓣膜相关再住院等。
研究发现,在住院期及30天内,BE-THV组与SE-THV组在死亡或卒中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1% vs 6.1%,倾向评分匹配HR 1.02,95%CI 0.51-2.02)。 但BE-THV患者瓣环破裂风险较高(均值匹配率1.4% vs 0.5%),且术后平均跨瓣压差≥20mmHg的比例也更高(6.0% vs 2.3%,P<0.001)。相反,SE-THV组额外瓣膜置换需求更频繁(5.3% vs 1.3%,P<0.001)及中重度瓣膜返流发生率更高(13.2% vs 3.6%,P<0.001)。
图:PSM前后治疗组间基线特征比较
永久起搏器植入率在30天内BE-THV组显著低于SE-THV组(11.9% vs 18.6%,HR 0.58,95%CI 0.36-0.93)。在1、2及3年随访中,两组在死亡或卒中发生率依然无显著差异(3年分别为23.7% vs 26.2%,HR 0.99,95%CI 0.65-1.51),但BE-THV组持续显示较低的起搏器植入率。
图:术后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与术后主动脉瓣反流
综上,该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多中心数据,较完整地评估了BE-THV与SE-THV在BAV狭窄患者中的短期及长期临床表现。结果提示,虽然两种瓣膜类型对死亡或卒中影响相似,但其并发症谱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瓣膜设计和释放机制有关。 BE-THV因其扩张方式,可能更易引起瓣环损伤导致破裂,同时其术后瓣膜压差较高,提示对瓣环的负载可能更大。SE-THV则因自扩展特性,在BAV复杂解剖中可能更难完全密封,导致较高瓣膜返流及额外瓣置换率,并且更易影响传导系统,造成起搏器依赖。 研究还强调,选择适合患者具体瓣膜解剖特点的瓣膜类型,对于优化术后效果及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瓣膜类型对中重度返流的长期影响及改善策略。
原始出处
Giacoppo D, Alvarez-Covarrubias H, Xhepa E, et al.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With Balloon- Versus Self-Expandable Bioprosthe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Bicuspid Aortic Valve Stenosis.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8,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4.06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