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热咽痛后肝脾肿大,这个病专爱袭击青少年

时间:2025-08-27 12:09: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0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8岁,主因“发热1周,咽痛2天”入院。

01 现病史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7.6℃,无畏寒、寒战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5.18×109/L、NE% 60%、LY% 26.3%、MO% 12.7%、HGB 141g/L、PLT 187×109/L,查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间断服用退热药物,患者仍反复发热,最高39.7℃。

2天前出现咽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共7~8次,伴有干咳,复查血常规提示WBC 10.8×109/L、NE% 40.1%、LY% 51.4%,生化提示ALT 345U/L、AST 404U/L、ALP 157U/L、LDH 985U/L、GGT 170U/L,胸部X线片提示左下肺少许炎症可能,考虑病毒感染、肝损害,予以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保肝,甲氧氯普胺止吐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体力可,饮食差,睡眠可,近2日尿少,大便稀,近一周体重减轻约2.5kg。

02 流行病学史

无类似患者接触史,按常规接种程序接种疫苗,无疫区生活史,居住地卫生条件好,无不洁饮食史,无输血史。

03 既往史

5岁曾患“脑膜炎”,7岁患水痘,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04 个人史

否认吸烟史,否认饮酒史,未婚,无子女。14岁初潮,周期为35天,每次持续5~7天,经量正常,轻度痛经,末次月经为入院前1天。

05 体格检查

体温38℃,脉搏8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8/64mmHg。神志清楚,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颈部及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胆囊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关节未见异常,活动无受限,双下肢无水肿。

06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1.07×109/L、NE% 28.02%、LY% 69.21%、HGB 155.00g/L、PLT 104.00×109/L,异型淋巴细胞计数20%。肝、肾功能:ALT 392.5U/L、AST 334.6U/L、GGT 119.4U/L、UREA 6.49mmol/L,CREA 54.40μmol/L。CRP 18.00mg/L、ESR正常、PCT正常。胸部X线片: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07 初步诊断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性大、肝损害。

02 诊疗经过

入院后患者仍发热,诉咽痛,伴乏力、纳差,查抗EB病毒抗体IgM阳性,EB病毒核酸定量5.61×10copies/mL。腹部超声:脾大(肋间厚35mm,长123mm)。查CMV IgM阴性、CMV DNA<5.0×102 copies/mL;嗜肝病毒病原学均阴性。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

治疗上,予对症退热治疗;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患者转氨酶增高、肝功能受损,予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治疗;患者血钾低,予口服补钾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缓解,无恶心、呕吐,精神、食欲好转,监测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异型淋巴细胞计数降至3%,肝功能逐渐恢复,EBV DNA<4.0×102 copies/mL,考虑病情好转出院。

01 确定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

02 随访

患者出院后未再发热,无特殊不适,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

03 病例分析

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病程短,以发热、咽痛为主要表现,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部及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抗EBV IgM阳性、EBV DNA阳性,综上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EB病毒是疱疹病毒家族的一员,是感染人类最常见的病毒之一。EB病毒通过体液传播,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唾液传播,故此病有时被称为“接吻病”。该病多为自限性,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此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而且与机体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在感染EB病毒之后,会以患者B淋巴细胞为主要潜伏感染场所和靶细胞,利用裂解性感染与潜伏性感染转换实现对宿主终身潜伏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疲劳、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身体疼痛、食欲不振等。对于以淋巴结肿大、脾大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要注意与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鉴别,避免延误病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保证充足的休息,应用止痛药、解热药等。注意不应强制卧床休息,但患者仍应在症状出现后至少4周内停止运动。目前该病的抗病毒治疗问题尚存在争议,临床上没有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的指南,仅有关于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专家共识建议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由于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并且在急性期之后常潜伏到个体中并持续终身。除了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EBV尚可导致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和EBV相关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疾病,同时EBV一定程度上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因此笔者认为对于EBV感染者应当进行抗病毒治疗。

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症状典型,实验室检查提示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异型淋巴细胞为20%,EBV IgM及EBV DNA均为阳性,伴有肝功能损害、脾大,诊断明确,早期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同时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监测EBV DNA<4.0x102 copies/mL,病程中如伴有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的患者可给予短疗程激素治疗,可局部雾化吸入治疗,需警惕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等。抗病毒治疗需注意监测EB病毒载量,警惕复发。

该病临床表现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类似,病原学检测可鉴别。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Naughton P, Healy M, Enright F, Lucey B.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diagnosis and clinical interpretation. Br J Biomed Sci. 2021;78(3):107-116.

[2] Naughton P, Enright F, Lucey B.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new concepts in clinical presentation, epidemiology, and host response. Curr Opin Infect Dis. 2024;37(3):157-163.

[3] Greydanus DE, Merrick J.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be aware of its lethality!. Int J Adolesc Med Health. 2019;31(1):10.1515/ijamh-2018-0284.

上一篇: 经尺骨冠突骨折脱位的挑战-基于冠状突骨折...

下一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罕见EGFR突变:NGS...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