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Bulletin 西苑医院刘玥团队揭示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行为风险格局重大转变:饮食风险取代烟草成首要因素
时间:2025-08-29 12:15: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刘玥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题为“Global Burden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ttributable to Behavioral Factor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首次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系统评估了1990年至2021年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NCDs)归因于行为风险因素的负担变化及未来趋势。研究发现,饮食风险已超越烟草,成为主导NCDs负担的首要行为因素,同时低体力活动的威胁日益凸显。研究呼吁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向多元精准化转型,以应对慢性病防控新挑战。
NCDs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CVD)、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占全球死亡总数的70%以上。与传染性疾病不同,超过50%的NCDs相关死亡与可改变的行为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具有高度可控性。本研究利用GBD 2021数据,量化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的四大行为风险因素(烟草、低体力活动、饮食风险和高酒精摄入)对NCDs的归因负担。研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趋势,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至2050年趋势,并运用不平等斜率指数(SII)和集中指数(CI)评估社会经济不平等性。这一系统性方法填补了全球范围内长期动态分析的空白,为优化区域资源分配提供了关键依据。
图1. 全球归因于行为因素的NCDs负担(1990年至2021年)
研究结果显示,归因于行为因素的NCDs总死亡人数显著增长,从1990年的1102万攀升至2021年的1608万,年均百分比变化(AAPC)为1.24 (95% CI:1.14-1.34)。尽管各因素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和年龄标准化伤残损失生命年率(ASDR)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死亡人数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持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行为风险因素的贡献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1990年烟草是首要因素(导致497万死亡, 占45.1%),而2021年饮食风险跃居首位(导致720万死亡, 占41.9%),烟草次之(674万死亡)。
进一步分析揭示显著的社会经济不平等。饮食风险导致的绝对不平等(SII)改善,从1990年每10万人1271 DALYs降至2021年1010 DALYs;但相对不平等(CI)加剧,CI从-0.01升至0.03,表明高经济水平区域相对负担更重。同时,低体力活动的负担加速上升:其ASDR和DALYs自2014年起显著增长,DALY的AAPC达2.37 (95% CI:2.27–2.48)。预测显示,至2050年低体力活动相关ASDR将持续攀升,女性达437.26,男性达391.81。这一趋势与全球城市化率超50%后的职业转型,如久坐工作和机动化交通增加及运动设施不足等密切相关。
在NCDs具体疾病分析中,心血管疾病(CVD)仍是行为因素导致的主要死因,2021年造成943万死亡,区域负担在南亚和东亚尤为突出。多风险因素干预如饮食和烟草控制对CVD预防至关重要。肿瘤作为第二大死因,呈现显著区域差异:高SDI区域占死亡总数44.19%,低SDI区域仅占9.83%。
本研究发现标志着全球NCDs防控策略的转折点。相对于烟草的显性危害,饮食风险的影响更为隐蔽且普遍,其上升与工业化进程中超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消费增加相关。低体力活动负担的激增则突显城市环境对健康行为的系统性抑制。研究建议未来政策应优先推动精准干预:强化不健康食品监管如税收政策和营养标签、提升健康食品可及性,并在城市规划中整合运动设施建设,这需要公共卫生、健康经济学和城市设计等跨学科专家通力合作。作为当前NCDs行为因素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中国正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如2025年“体重管理年”倡议,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核心作用。
研究亦指出局限性:受GBD数据库约束,无法获取行为因素联合暴露的整体标准化率或分解生命损失年;区域数据质量差异可能影响跨SDI比较;预测基于当前政策不变假设,需动态监测而非静态决策。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在读博士生朱梦梦和徐仕晗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玥和刘艳飞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卓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提升中医药临床循证证据级别研究专项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500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