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重症ARDS早期液体复苏流程
时间:2025-09-08 12:16: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下面给出重度 ARDS(PaO₂/FiO₂ ≤100,PEEP ≥5 cmH₂O)患者在入院/入 ICU 后 0–24 小时的早期液体复苏流程,整合近年指南与关键试验证据;同时强调与普通脓毒性休克相比,ARDS 由于肺水负荷敏感与右心负荷增高(RV afterload ↑)的特殊性,需“够用即可 + 频繁复评”。
说明:以下为教育综述,不能替代床旁医嘱;具体以患者表型与本地流程为准。核心依据标注于各段后。
一、先给结论
若存在休克/组织灌注不良:
立即给予晶体液复苏(首选平衡型晶体液),目标是在3 小时内累计约 30 mL/kg,但分次小量(250–500 mL)快速试探性补液并以动态指标复评,必要时及早去甲肾上腺素以避免无效补液;目标 MAP 65 mmHg、乳酸下降/CRT 正常、尿量≥0.5 mL/kg/h。
晶体液选择优先 LR/Plasma‑Lyte 等平衡液,避免 HES/明胶;在用量很大时可考虑白蛋白作为补充。
动态评估优先:PLR(被动抬腿)、PPV/SVV(必要时潮气量挑战)、EEXPO(呼气末停顿)或床旁超声/心排量监测,避免仅看 CVP/体检作决定。
若无休克或复苏后稳定:
尽早转入保守液体管理/去复苏(限制入、利尿出),追求中性至负平衡,证据显示可增加脱机/无通气天数且不增器官衰竭。
任何时点若见右心受累/肺血管负荷高(重度 ARDS 常见):
慎补液(过量液体可加重 RV 衰竭与低氧),主要用血管活性药、通气与体位策略减 RV afterload;必要时考虑吸入性肺血管扩张剂。
二、0–24 小时分步流程(可作为床旁核对清单)
Step 0|并行启动的通用措施(T0)
两条大静脉/动脉置管、实验室(含乳酸)、超声评估心肺、感染学查体/标本采集、早期抗菌药(≤1 h)、保护性通气(6 mL/kg 预估体重)、必要时俯卧位/镇静肌松等。若传统氧合策略失败且资源到位,重度 ARDS 可考虑 VV‑ECMO。
Step 1|判定是否“需要复苏”的循环不稳
满足以下任一:MAP <65 mmHg、乳酸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3 s、少尿/皮温差大/意识差 ⇒ 进入“补液 + 升压”支路;否则走“保守/去复苏”支路。
Step 2A|有休克/灌注不良:分次小量补液 + 动态复评(0–3 h)
液体首选平衡晶体液;250–500 mL快速推注为一个“液体挑战”,几分钟内判定是否继续。
动态评估是否“对液体有反应”(任取现场可行者):
PLR:若心搏量/心排量↑ ≥10%判为反应性阳性;不需实际输液。
PPV/SVV:在肺保护通气(VT 6 mL/kg)下灵敏度下降;可做潮气量挑战(TVC),将 VT 提至8 mL/kg 持续 1–3 min,观察 ΔPPV/ΔSVV 是否提示反应性。
EEXPO(呼气末 15 s 停顿):心排量上升提示可补液。
超声/动脉压力波等监测亦可;IVC 呼吸性变化在重症/高 PEEP 下可靠性有限。
目标与界标:在复苏早期,与其一味追“定量”,更应追灌注目标——MAP≈65 mmHg、CRT <3 s、乳酸下降趋势、尿量恢复。
总量:优先小步快跑 + 动态复评;当确有持续缺血证据且对液体有反应时,逐步逼近指南建议的 3 h 内 ~30 mL/kg。若不反应,勿为达量而补。早启去甲肾上腺素以达 MAP,必要时加血管加压素。
乳酸 vs CRT:可联合监测。ANDROMEDA‑SHOCK 显示以CRT 导向的方案液体用量更少、器官功能改善,但对 28 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
液体种类与禁忌:平衡晶体液优先(肾脏结局更佳),避免 HES/明胶;若大量晶体后仍需补液,可考虑白蛋白。
与 CLOVERS 的启示:对“已先给予 1–3 L 液体仍低血压”的脓毒性低血压,继续限液 + 早用升压 vs 再多补液,90 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支持避免为“凑量”而过度补液。
Step 2B|无休克或复苏后稳定:尽早“关阀门”(3–24 h)
进入保守液体策略/去复苏:停维持液、限制入量,利尿以达中性至轻度负平衡;FACTT 试验证实此策略增加无机械通气天数,不增非肺器官衰竭。可使用 FACTT/FACTT‑Lite 思路执行。
如低白蛋白且利尿困难,白蛋白 + 袢利尿剂可改善氧合并促进净负平衡(短期指标),但对生存的确定性证据不足,选择性使用。
持续正平衡/容量负荷并严重低氧或肾功能不全:考虑CRRT 负超滤作为主动去复苏手段(基于“ROSE/液体 Stewardship”理念)。
三、ARDS 情境下的几个关键“不同点”
右心(RV)优先级上调
中重度 ARDS RV 功能障碍发生率可达 ~20–50%;过量补液会升右房压、加重室间隔左移、降低心排量并恶化低氧。若床旁超声或临床提示 RV 压负荷↑/扩张,慎用液体,以升压 + 通气/体位(俯卧、控制 driving pressure、合理 PEEP)为主;必要时试用吸入 NO/前列环素。
动态指标在肺保护通气下的调整
PPV/SVV 在VT 6 mL/kg时假阴性增加;应用潮气量挑战(短暂升至 8 mL/kg 1–3 min)能显著提升判别力。EEXPO对 ARDS 患者同样适用。
早期充分,后期保守/去复苏的“ROSE”节律
重症液体管理可按ROSE四期(复苏→优化→稳定→清除)推进;ARDS 在复苏结束后应尽快进入限制入量与有目标的去液阶段,降低肺水与器官水肿。
四、床旁可执行的“微流程卡片”
A. 每 30–60 分钟复评(至少前 6–8 小时)
生命体征 + 动脉波形
CRT(标准化测法:右示指指腹用透明片按压至褪色并保持 10 s,放开计时,<3 s为正常)
乳酸趋势(每 2–4 h)
尿量、皮温差、意识、动脉-混合静脉氧差(可选)
B. 液体挑战决策
若PLR/PPV/TVC/EEXPO 任一提示反应性且有灌注不良 → 推 250–500 mL 平衡液 → 立刻再评
若不反应或RV 受累 → 停止补液,去甲肾上腺素达标,必要时加加压素;考虑俯卧/通气优化
C. 转入“去复苏”(满足:MAP 稳定、乳酸下降、无组织缺血)
停维持液,限制非药物液体
利尿(首选袢利尿 ± 氨苯蝶啶/噻嗪,耐药时加用策略)
每日设定净负平衡目标(例如 −0.5~−1.0 L),以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为约束,必要时CRRT 负超滤。
五、常见误区 & 纠偏
误区 1:为达“30 mL/kg”而机械补液。
纠偏:SSC 推荐是“尽早且以动态评估为导向”,对液体无反应不应为凑量而继续;CLOVERS 亦提示“早限液 + 升压”在部分场景并不劣于“多补液”。
误区 2:CVP 高=不能补液 / CVP 低=必须补液。
纠偏:静态指标不可靠,优先用 PLR/PPV+TVC/EEXPO/超声心动等动态方法。
误区 3:ARDS 一律“禁液”。
纠偏:早期有休克仍需足量复苏,但以小量多次 + 动态复评为原则;稳定后尽早保守/去复苏。
误区 4:仍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或 HES。
纠偏:优先平衡晶体液(肾脏结局更好),避免 HES/明胶。
六、关键证据速览(按主题)
脓毒性休克/初始复苏:3 h 内约 30 mL/kg 晶体液、动态评估、MAP 65 mmHg、优先平衡晶体液、必要时加压素;不推荐 HES/明胶。
平衡晶体液优先:SMART 试验显示 ICU 人群使用平衡液降低 MAKE‑30 复合肾不良结局,亚组分析在脓毒症更有利。
CRT 导向复苏:ANDROMEDA‑SHOCK:CRT 组液体更少、SOFA 改善,死亡率差异未达显著;指南支持作为灌注评估辅助手段。
ARDS 保守液体管理:FACTT:保守组更多脱机天数/更短 ICU 时间,死亡率相当。
限液 + 早期升压与继续补液:CLOVERS 在“初始 1–3 L 后仍低血压”的人群90 天生存无差别。
动态评估工具:TVC 提升低 VT 下 PPV/SVV 的判别力;EEXPO(15 s 呼气末停顿)能预测反应性。
右心保护:ARDS 中 RV 功能障碍常见;过度补液有害,宜以通气/体位/血流动力学策略减负荷。
去复苏理念(ROSE):复苏→优化→稳定→清除的液体 Stewardship 框架,支持主动去液(利尿/超滤)。
七、可复制的“处方模板”(示例)
液体种类:LR/Plasma‑Lyte 250 mL 静推 5–10 min,后即刻做 PLR/超声/动脉波评估;若反应 → 再 250–500 mL;若不反应 → 停补液 + 去甲肾上腺素起始 0.05 µg/kg/min 调整至 MAP 65 mmHg,必要时加压素 0.03 U/min。
复评目标:CRT <3 s;乳酸 2–4 h 下降≥20%;尿量≥0.5 mL/kg/h;皮温差改善。
24 小时后(或更早,一旦稳定):停维持液,利尿(呋塞米滴注 ± 加强方案);每日净负平衡目标 −0.5~−1.0 L,失败或肾功能受限时评估 CRRT 负超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