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屏幕时间预警!研究证实:3 岁儿童电视观看与5岁ADHD症状呈非线性关联,最佳时长建议不超1小时
时间:2025-09-08 12:14: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冲动行为,严重影响儿童学习和社交功能。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儿童屏幕时间显著增加,尤其是电视和视频内容的观看频率。部分研究提出,儿童早期屏幕使用可能影响大脑发育,进而促进ADHD症状的出现,然而现有研究结果不一,且多为横断面设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本研究基于英国千禧队列研究(MCS)数据,采用逆概率加权(IPTW)严格控制混杂因素,探索3岁儿童电视/视频观看时间对5岁时ADHD症状的影响。研究发现,既不观看电视也超过3小时观看均与ADHD症状增多相关,且非线性关联突出。通过负向结果控制进行方法论验证,提示无观看电视与ADHD关联可能受残留混杂影响,但超过3小时观看的负面影响较可能具有因果关系。研究为早期屏幕使用与神经发育障碍关联提供了实证支持,强调了合理限制学龄前儿童屏幕时间的重要性。
结果显示,共纳入9634名男孩和9151名女孩,绝大多数为白人。经过设计权重和剔除偏倚调整后,3岁儿童电视观看时长分布为:未观看147人、不超过1小时3058人、1至3小时8200人、超过3小时2334人。 未调整混杂因素时,结果显示与每日观看1至3小时相比,未观看和超过3小时均与5岁时ADHD症状显著增加相关;不超过1小时则表现为ADHD症状减少。趋势分析提示非线性关联存在,最佳观看时间为不超过1小时。
图:IPTW校正后电视/视频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调整混杂因素后,使用IPTW加权模型显示,未观看及超过3小时类别相比1至3小时观看,仍与ADHD症状增加显著相关;不超过1小时与1至3小时组无显著差异。包含匹配变量及交互项的模型也支持此结论,且效应量为小效应范围。 负向结果控制分析显示,未观看电视与亲社会行为减少相关,而超过3小时与亲社会行为无显著关联。该结果暗示未观看与ADHD症状的关联可能存在残留混杂偏倚影响,而超过3小时观看的负面效应更可能反映真实影响。
综上,本研究通过反事实分析证实,学龄前儿童过多(>3小时)或完全不观看电视/视频均与5岁时ADHD症状增加相关,尤其是超过3小时观看的负面影响更具因果可能性。该结果强调合理限制学龄前儿童屏幕时间的必要性,提示未来需通过干预研究进一步验证因果关系并细化干预策略。
原始出处
Nicholas Matovu,a,b,∗ Helen G. Coleman,b,c Ines Mesa-Eguiagaray,d Evropi Theodoratou,d and Charlene M. McShaneb.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of age at 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is in Afric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ClinicalMedicine 2025;88: 103445.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5.103445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