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压力易患糖尿病?罪魁祸首是杏仁核 “累垮了”

时间:2025-09-10 12:12: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想象一下:早高峰赶地铁时被突然推搡,深夜加班时接到紧急任务,甚至只是看到一条让你紧张的消息——这些瞬间,你的心跳会加速、肌肉会紧绷,或许还会莫名觉得没胃口。你可能没意识到,身体里正同步上演一场精密的能量调度战:血糖在悄悄升高,为应对危机储备燃料;而进食欲望被暂时压制,避免找吃的这种行为干扰你集中精力应对威胁。

千百年来,这种应激-能量动员的反应帮人类躲过了野兽追击、自然灾害等生存危机,是刻在基因里的生存本能。可你知道吗?这场战役的幕后总指挥,不是我们熟知的肾上腺、胰腺这些激素工厂,而是大脑里负责处理情绪的杏仁核。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就揭开了杏仁核如何绕开传统激素系统,直接指挥肝脏调节血糖的神秘通路——这不仅解释了压力为何会让你血糖波动,更给长期压力导致的糖尿病等代谢病,指出了全新的治疗方向。

图片

压力来了,身体为何要急着升血糖

在弄明白杏仁核的作用前,我们得先搞懂:压力状态下,身体为何非要急吼吼地升高血糖?

这要从人类的远古生存场景说起。当祖先遇到老虎、熊等天敌时,需要瞬间调动能量——要么逃跑,要么搏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而葡萄糖,就是肌肉收缩、大脑快速思考的速效燃料。此时,身体会做两件关键的事:一是快速把能量储备(比如肝脏里的糖原、脂肪)转化成葡萄糖,让血糖升高;二是暂时关掉非紧急功能,比如觅食、消化,避免能量被分流。

这套反应在物种间高度保守——从小鼠到人类,应对压力时的血糖变化和食欲抑制几乎如出一辙,足见它对生存的重要性。但过去的研究一直有个空白:我们知道肾上腺会分泌皮质酮、胰腺会分泌胰高血糖素这些激素来调节血糖,可谁来告诉这些器官该行动了’”?大脑里肯定有一个总开关,负责整合压力信号,再向身体下达升糖指令。

直到这次研究,科学家才锁定了这个总开关”——大脑深处的杏仁核内侧部(MeA 

给神经元装开关,揪出调节血糖的关键脑区

为了找到这个总开关,研究团队用小鼠做了一系列巧妙的实验。首先,他们模拟了两种常见的压力场景:一种是把小鼠关在特制的管子里(限制性应激),另一种是让小鼠闻到其他雄性小鼠的气味(社交应激,类似动物间的领地冲突)。

结果很明显:无论是哪种压力,小鼠的血糖都在几分钟内快速升高,同时食欲明显下降——和人类应对压力时的反应一模一样。更关键的是,当科学家检查小鼠大脑时发现,杏仁核内侧部(MeA)的神经元被点亮——这些神经元里的活动marker”FOS蛋白)明显增多,而且激活时间比血糖升高还早。这说明:MeA神经元可能是先于血糖变化指挥官

为了确认MeA的作用,科学家用上了两种给神经元装开关的技术:

  • 化学遗传学:给MeA神经元装上一种特殊的人工受体,注射特定药物(CNO)就能激活或抑制这些神经元;

  • 光遗传学:给MeA神经元装上对光敏感的蛋白开关,用激光照射就能精准控制神经元的

实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当给小鼠注射药物激活MeA神经元时,就算没有任何压力,小鼠的血糖也会立刻升高;反之,如果抑制MeA神经元,再给小鼠施加压力,血糖升高的幅度会大大减弱。更有趣的是,就算用药物阻断了肾上腺激素、胰岛素这些传统血糖调节激素,激活MeA神经元还是能让血糖升高——这说明,MeA走了一条不依赖激素的捷径,直接调控血糖。

杏仁核下丘脑肝脏:一条绕开激素的血糖调节通路

MeA神经元既然这么关键,它是怎么指挥肝脏产糖的?毕竟大脑和肝脏之间隔着千山万水,总不能直接喊话吧?

科学家用病毒示踪技术找到了答案:MeA神经元会伸出一条电线(神经纤维),精准连接到大脑里的另一个关键脑区——下丘脑腹内侧核(VMH 。这个VMH是出了名的代谢调节中枢,专门负责整合食欲、血糖等信号。更重要的是,这部分从MeA投射到VMH的神经元(科学家给它们起了个名字:MeA^VMH神经元),在压力下的激活程度最高。

为了验证这条通路的作用,科学家又做了一次精准打击:他们只抑制MeA^VMH神经元(不影响其他MeA神经元),结果发现,小鼠应对压力时的血糖升高幅度直接减半;反之,只激活MeA^VMH神经元,小鼠的血糖会像遇到压力一样升高。这说明,MeA→VMH是调节应激血糖的核心通路 

这条通路最终怎么连接到肝脏的?通过多突触追踪(类似找神经信号的中转站),科学家发现:MeA^VMH神经元会通过交感神经(就是让你心跳加速的那套神经),间接连接到肝脏的控制中心”——腹腔神经节。当MeA^VMH神经元激活时,会通过交感神经给肝脏发指令,让肝脏启动糖异生过程——简单说,就是把氨基酸、乳酸等物质成葡萄糖,快速释放到血液里。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压力会让血糖快速升高:传统的激素调节(比如肾上腺分泌皮质酮)需要十几分钟,而这条“MeA→VMH→交感神经肝脏的通路,几分钟内就能完成指令传递,完全是为应急设计的。

反复压力让杏仁核“burnout”,血糖调节从此失控

我们都知道,长期压力对身体不好,但很少有人知道:长期压力会累坏调节血糖的神经通路。

研究团队做了一个慢性压力实验:他们让小鼠每天都经历一次限制性应激,连续5天。结果发现,小鼠的MeA神经元慢慢没反应——第一次压力时,MeA神经元会强烈激活,血糖快速升高;到了第五次,MeA神经元的激活程度只有第一次的一半,血糖升高的幅度也明显减弱。更严重的是,长期压力后,就算没有外界压力,小鼠的血糖也变得不稳定”——空腹血糖偏高,给葡萄糖后又很难降下来,活像早期糖尿病的症状。

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发现,反复压力会让MeA^VMH神经元产生适应性疲劳:它们对应激信号的敏感性下降,没法再精准指挥肝脏产糖。更糟的是,这种疲劳会导致肝脏的受体失衡”——肝脏上负责抑制糖异生α2A肾上腺素受体减少,而负责促进糖异生β2受体增多,相当于肝脏的刹车失灵、油门变灵,就算没有MeA的指令,也会过量产糖,最终导致血糖失调。

对人类的启示:长期压力致糖尿病,可能是杏仁核出了问题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小鼠的实验,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其实,人类应对压力的神经机制和小鼠高度相似。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套“MeA→VMH→肝脏的通路。当你长期处于压力中——比如天天加班、频繁焦虑、长期处于人际冲突中,你的MeA神经元也可能像实验小鼠一样功能倦怠,导致血糖调节失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出现血糖问题:比如有些人明明饮食健康、不胖,却有空腹血糖偏高;有些人长期焦虑后,慢慢发展成2型糖尿病。过去我们可能会归咎于激素紊乱,但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杏仁核通路的失灵,可能是更根本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给压力相关代谢病的治疗指了新方向。过去我们治疗糖尿病,多是通过吃药调节胰岛素、抑制肝脏糖异生,但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如果能针对性地修复”MeA→VMH通路——比如用精准的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增强MeA神经元的敏感性,或许能从源头解决压力导致的血糖失调。

压力调节血糖,比我们想的更智能

这项研究最让人惊叹的,是身体应对压力的智能设计:为了快速应对危机,大脑不仅会调动激素系统,还会开辟一条神经捷径,让杏仁核直接指挥肝脏产糖;但长期压力会打破这种平衡,让应急通路变成致病通路

下次当你感到压力、心跳加速时,不妨想想:你的杏仁核正在努力调度能量,帮你应对挑战。但也别忘了,给大脑减负”——毕竟,再强大的指挥官,也经不起长期的透支。而这项研究,或许就是未来帮助我们平衡压力与代谢的关键钥匙。

参考文献

Carty, J.R.E., Devarakonda, K., O’Connor, R.M. et al. Amygdala–liver signalling orchestrates glycaemic responses to stress.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420-1

上一篇: 骨关节炎终于有“对症药”?丹参酮 ⅡA ...

下一篇: 大咖谈 |重离子放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