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Med:别小看鱼腥草,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希望
时间:2025-09-10 12:13: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神经保护药物由于难以有效穿透血脑屏障、缺乏靶向性以及疗效不佳,治疗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植物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样颗粒作为天然纳米载体,因其低免疫原性和多功能性,近年来逐渐成为神经保护研究的新热点。鱼腥草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提取的EVLP是否能够应用于脑卒中治疗尚未被充分探索。
近期,发表在Chin Med杂志的一项研究揭示,鱼腥草提取的类细胞外囊泡颗粒(EVLP)不仅能够自然穿透血脑屏障,还携带丰富的神经保护性miRNA,特别是miR159a,能够有效抑制铁死亡相关关键酶ACSL4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
研究团队采用梯度离心和超高速离心技术,从鱼腥草中成功提取并纯化了HT-EVLP。通过粒径分析、电镜观察及外泌体标志蛋白鉴定确认其纳米颗粒特性。随后,在大鼠中脑动脉栓塞(MCAO)模型中评估HT-EVLP的神经保护效果,包括行为学测试、脑梗死体积测定及血脑屏障完整性检测。 体外实验中,研究者利用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HT22神经细胞模型,探讨HT-EVLP对细胞存活率及铁死亡标志物的影响。通过小RNA测序分析HT-EVLP中的miRNA谱系,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其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miR159a对ACSL4 3’UTR的直接结合及调控作用。
动物实验显示,经HT-EVLP治疗后,MCAO大鼠的血脑屏障功能得到明显保护,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神经元凋亡和铁死亡指标明显降低。HT-EVLP能够有效穿透缺血核心区域,发挥局部神经保护作用。 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HT-EVLP显著提升OGD/R损伤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抑制ACSL4介导的铁死亡路径。小RNA测序揭示HT-EVLP富含多种miRNA,其中miR159a位列前茅,生物信息学预测其能调控铁死亡相关通路。实验证明,miR159a直接靶向ACSL4 3’UTR,过表达miR159a可有效抑制Erastin诱导的ACSL4表达,缓解线粒体损伤且不产生细胞毒性。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鱼腥草来源的EVLP载体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神经保护潜力,尤其强调了其携带的内源性miR159a在抑制铁死亡过程中的关键作用。HT-EVLP通过天然的纳米颗粒形式,实现了血脑屏障的跨越和脑组织精准靶向,开辟了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新思路。 未来需进一步探索HT-EVLP的体内代谢动力学及长期安全性评估,并基于miRNA靶向调控机制优化其治疗效果。结合现代纳米医学技术,HT-EVLP有望成为临床上革新的神经保护药物载体。
原始出处
Zhang, S., Liang, Z., Wu, C. et al.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like particles alleviate ischemic brain injury by miR159a targeting ACSL4 to suppress ferroptosis. Chin Med 20, 141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3020-025-01193-z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