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Med:放疗后白细胞低不用愁!刺柏胶囊揪出5大活性成分,激活免疫+造血双通路破解难题
时间:2025-09-10 12:14: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放射性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引起白细胞减少症日益成为临床难题,患者因白细胞数量下降导致免疫力降低,易感染并发症,治疗过程复杂且恢复周期长。中医理论中,放射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表现为“血虚”和“劳累”症候群,传统中药多用于补血养气、扶正祛邪。
刺柏胶囊(Ci Bai Capsule, CB)作为一味经典中药制剂,被证实具有提升白细胞水平的临床潜力,但其具体作用成分及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此次研究结合系统生物学和实验验证,锁定了CB内五大关键活性成分,并揭示其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与造血功能恢复的机制,为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SYMMAP和CTD数据库搜集与辐射性白细胞减少及相关中医证候的关联数据,利用DrugCIPHER技术预测刺柏胶囊的潜在靶点。随后,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活性化合物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基于预测结果,设计体外流式细胞术和体内小鼠模型实验验证活性成分的白细胞提升和免疫细胞增殖效果。利用RNA测序技术揭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表达变化,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进一步确认关键靶点表达水平的调节情况。
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2条与细胞过程、免疫反应和信号转导相关的关键通路。研究特别锁定了包括槲皮素-3-葡萄糖鼠李糖苷(kaempferol-3-glucorhamnoside)、木犀草苷(syringin)、五味子素(schisandrin)、3-羟基酪醇-3-O-葡萄糖苷(3-hydroxytyrosol 3-O-glucoside)和红景天苷(salidroside)在内的五大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显著调节了辐射相关综合征的分子通路。
动物实验中,按最优剂量组合应用上述成分,显著提高了辐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促进脾脏免疫细胞的增殖。转录组数据揭示这些化合物能够影响蛋白磷酸酶1A(PP1A)、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CDK2和CDK1的表达,进而调节下游免疫和造血标志物如MNDA、BST2和HSPA1A,实现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同步恢复。
综上,研究系统阐明了刺柏胶囊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机制,有效缓解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的科学基础。CB活性成分不仅促进免疫细胞增殖,还调控关键细胞周期因子,恢复血液系统稳态,显示出作为放射相关血液病辅助治疗药物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长效机制,推动中药现代化与精准医疗的融合发展。
原始出处
Zhang, D., Huang, C., Zhou, L. et al.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bioactive compounds group and mechanism of Ci Bai Capsule in treating leukopenia: a combined approach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transcriptome evidences. Chin Med 20, 139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3020-025-01197-9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