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治疗158例RRMM后的感染风险分析

时间:2025-09-10 12:14: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双特异性抗体(BsAbs) 已成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也伴随显著的感染风险,需要给予相应管理。但是分析感染的方式(尤其是在临床试验中)可能会引入偏倚,由于观察期的异质性和接受 BsAbs 治疗的患者中感染的累积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差异很大。此外,不良事件通常仅计数一次,可能导致低估感染事件并近似表示其发生率随时间的变化。

因此学者开展单中心研究,旨在评估接受BsAbs治疗的RRMM患者感染的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并比较抗BCMA(特立妥单抗/埃纳妥单抗)与抗GPRC5D(塔奎妥单抗)两类BsAbs的感染风险差异。近日发表于《Haematologica》。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该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158名RRMM患者,其中101人接受抗BCMA BsAbs,57人接受抗GPRC5D BsAb。预防措施方面,所有患者接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肺孢子菌肺炎(PJP)预防;每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作为一级预防,无论IgG水平;每月监测CMV病毒载量。此外,使用托珠单抗预防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患者特征:抗BCMA组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抗GPRC5D组4.5个月。抗BCMA组中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G < 400 mg/dL)发生率更高(62% vs. 39%,p=0.006)。IVIG使用率两组相似(68% vs. 72%)。

感染发生率:抗BCMA组5个月和10个月任何级别感染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8.6%和47.9%,抗GPRC5D组为28.1%和30.3%(p=0.06,接近显著)。≥3级感染也无显著差异(p=0.46)。

2.jpg

复发性感染:共116次任何级别感染,其中53次≥3级感染,中位每人感染1次(范围1–5)。

3.jpg

感染特征:最常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38%)、播散性感染(22%)、下呼吸道(22%)。病原体分布方面,病毒性感染占60%(以呼吸道病毒为主),细菌性占37%,真菌性占3%。

CMV感染:抗BCMA组CMV累积感染率显著更高(5个月45.1% vs. 27.3%,p=0.03)。8例为临床显著感染,均成功治疗,无进展为CMV疾病。

222.jpg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IVIG使用可降低62%的≥3级感染风险(HR 0.38,p<0.01)。激素用于CRS/ICANS管理时增加感染风险(HR 2.20,p=0.06,接近显著)。减少给药频率(改为每两周一次)在单变量分析中降低感染风险,但多变量中不显著。

感染后果:4%感染导致死亡(5例),主要为肺炎和败血症。7%患者因感染终止BsAb治疗。

总结

抗BCMA BsAbs感染风险更高,可能与B细胞耗竭、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T细胞功能受损有关。

IVIG一级预防显著降低严重感染风险,支持早期启动。

CMV监测尤为重要,尤其在抗BCMA治疗早期。接受抗BCMA药物治疗的患者中CMV感染更为常见。

减少BsAb给药频率可能降低感染风险,但需更长期数据支持。

激素应谨慎使用,仅限于必要情况。

建议将复发性感染事件按“每100患者-月”报告,以更准确评估感染负担。

参考文献

Lorenzo Cani, Sara A. Scott, Danielle Roberts, Nisha S. Joseph, Craig C. Hofmeister, Vikas A. Gupta, Madhav V. Dhodapkar, Sagar Lonial, Ajay K. Nooka and Jonathan L. Kaufman. Infection risk in 158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treated with bispecific antibodie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Haematologica. 2025 Sept 4. doi: 10.3324/haematol.2025.288187

上一篇: 【BJH】双抗治疗淋巴瘤的患者评估、治疗...

下一篇: Chin Med:放疗后白细胞低不用愁!...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