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Pediatr: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如何预测小儿阑尾切除术后的住院时长?
时间:2025-09-15 12:14: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阑尾炎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成为主流治疗方法。尽管术前诊断指标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已被证实具有辅助诊断价值,但针对NLR与术后恢复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术后住院时长不仅反映患者的恢复速度,也直接影响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探索术前可预测住院时间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针对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评估了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术后住院时长(LOS)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术前NLR每增加10单位,住院时间延长0.19天,且在男性患者、无阑尾粪石、无引流管以及无并发症的阑尾炎患者中相关性更强,提示NLR不仅具备诊断价值,还能预测术后恢复进展,为临床风险评估和资源调配提供新思路。
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815例年龄小于18岁的儿科患者。术前采集NLR数据,术后记录住院时长(LOS)。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调整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阑尾炎类型、是否存在阑尾粪石、手术时间、是否放置引流管等混杂因素。通过分层分析进一步探讨亚组间的差异,并利用平滑曲线分析NLR与LOS的关联趋势。
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术前NLR每增加10单位,平均住院时间延长0.19天(95%置信区间0.02至0.36,P=0.025)。分层分析揭示,此关联在男性患者、无阑尾粪石患者、无引流管放置患者及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中更为显著(均P<0.05)。平滑曲线分析进一步确认,NLR与住院时间间为线性正相关,未发现阈值效应,表明NLR在整个检测范围内均可作为预测指标。
图:平滑曲线显示NLR与LOS之间的关联
总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反映了机体的炎症和应激状态,NLR升高往往提示炎症反应更为剧烈。术前NLR升高可能预示术后恢复过程中炎症反应持续较强,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特别是在无粪石和无引流管患者中,NLR的预测价值更突出,提示此类患者的炎症负荷及免疫状态可能对恢复过程具有更大影响。 这一发现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术前评估患者的恢复潜力和可能需要的医疗资源。医生可根据NLR值优化围手术期管理,例如加强术后监测,提前规划康复措施,合理安排床位和人力资源。此外,NLR作为动态指标,未来还可用于术后恢复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
原始出处
Liu, M., Gou, Y. & Yang, P. Associ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nd length of stay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Pediatr 25, 668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887-025-06043-3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