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次全国血细胞形态识别室间质评图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5-08-28 12:14: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5年第2次全国血细胞形态识别室间质评图答案已出,但是没有具体的详细解析,笔者收集了一下相关图片与资料,做一期详解,用于参考。
相关补充资料
编号:2025201
答案:原始单核细胞
解析:图中箭头所指细胞胞体较大,形态规则,胞质量中等,呈蓝灰色,核圆形,核染色质细致,可见一个类似于牛眼一般的大而明显的核仁,MPO染色阴性,α-NAE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M5的MPO染色书上给的结论通常为弱阳性,但是结合实际工作有时候也可为阴性。髓系粒、单原始细胞α-NAE染色均为强阳性,呈现出黑色颗粒大量沉积,但是图中加入NaF以后,可见阳性减弱,表现出抑制,综合分析此图可能为AML-M5骨髓象,因此箭头所指为原始单核细胞可能性大。
再来看补充资料,2025201的流式结论,CD13+、CD33+、CD14+、7CD34+,CD38+,HLA-DR+,可以怀疑为单核系原始细胞。
MLL:AF10(KMT2A::MLLT10)融合基因阳性,可诊断为AML伴KMT2A重排,常见于FAB分型中的M4/5及其亚型白血病。
综上所述可确定为原始单核细胞。
编号:2025202
答案:幼稚单核细胞
解析:图中箭头所指细胞体积大,胞体略不规则,胞质丰富,内含少量灰红色颗粒,核大,可见扭曲折叠,核染色质较原始细胞略粗,核仁模糊或不见,化学染色与2025201的图表现一致,综合分析幼稚单核可能性大。
再来看补充资料,流式表达HLA-DR+、CD33bri+、CD13+、CD64+、CD38+、CD11b+、CD56+、CD4+,同时不表达淋系、巨核系及干/祖细胞标记,综合来看一群活化状态的(CD38+)单核/巨噬分化倾向(CD64+/CD33bri+)伴随NK样异常表达(CD56+)的异常髓系细胞,融合基因表现为MLL::AF9 融合基因阳性,TP53突变阳性,提示为AML伴MLL::AF9,染色体异常t(9:11)(p22;923),常见于FAB分型中的AML-M5,结合基础形态,综合考虑幼稚单核细胞。
编号:2025203
答案:成熟单核细胞
解析:胞体呈类圆形,胞质丰富,呈灰红或灰蓝色,不透明感明显,内粗通常含有丰富的粉尘样嗜天青颗粒,俗称“脏脏浆”,核形通常不规则,扭曲折叠成大肠样、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U形等等,有时也可见较规则的类圆形核,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无核仁。
编号:2025204
答案:官方给的是巨(中性)中幼/晚幼/杆状/分叶核粒细胞,具体的话为巨杆
解析:正常中性粒细胞直径约1.5-2个背景红细胞大小,图中细胞直径约2.5个,胞体呈类圆形,胞质中充满橙红色中性颗粒,核整体增大,染色质有聚集,副染色质明显,但是整体较为疏松。
结合官方提供的参考资料来看,叶酸:20.5(参考范围3.1~19.9 单位nmolL);维生素B12:31(参考范围180~914 单位pmolL),可以推测此图为VB12缺乏所导致的一个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巨杆符合。
编号:2025205
答案:类/巨幼变幼红细胞
解析:与2025204共用题干,因此可以知道是一个MA的骨髓象,图中箭头所指幼红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核也增大,可见核染色质疏松,似蚕食感,染色质呈蓝色、红蓝色不均匀,是因为血红蛋白合成所致,标志着幼红细胞进入中幼阶段,核发育落后于胞质,表现为“核幼浆老”,综上所述为巨幼红。
编号:2025206
答案:淋巴细胞
解析:胞体呈规则圆形,体积略大于背景红细胞,胞质量少,核染色质致密均匀。
编号:2025207
答案: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解析:嗜碱性点彩细胞为红细胞内出现均匀分布的细小、中等、块状蓝色颗粒,这些颗粒是由于核糖体异常聚集所形成,铅中毒或伴贫血的其他疾病时可见。
编号:2025208
答案:嗜多色性红细胞
解析:嗜多色性红细胞是是一种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嗜碱性着色物质是少量残留的核糖核酸(RNA)、线粒体等成分。增多时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见于各种骨髓增生性贫血(尤其溶血性贫血)、补血剂治疗等。
编号:2025209
答案:中性粒细胞多分叶现象
解析:中性粒细胞多分叶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早期表现,MA时外周血中多分叶核粒细胞常>5%。有时严重感染或是恶性肿瘤术后,外周血中多分叶核粒细胞比例>3%时为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但有时候炎症恢复期也会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
编号:2025210
答案:奥氏小体
解析:奥氏小体是由嗜苯胺蓝颗粒聚集所形成的一种紫红色短棒样或针样包涵体,常见于髓系原始细胞或异常早幼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