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儿小醉】非心脏手术患儿术前贫血、输血与预后的关系
时间:2025-09-02 12:12: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引言
贫血是全球儿童中最常见的血液异常,5岁以下儿童中约有一半患有贫血,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贫血与儿童的精神运动、认知异常以及术后不良结局相关。在成人患者中,术前贫血与围手术期死亡率之间的独立关系已得到明确证实,而近年来在儿科患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关联。尽管红细胞(RBC)输血是治疗术中贫血的常用方法,但其在非危及生命的出血或症状性贫血情况下的安全性尚不确定。研究表明,无论是输血还是贫血,均与成人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此前的研究已证实术前贫血和输血与儿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增加相关,但近年来相关数据的变化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2025年4月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杂志上文章旨在评估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国家手术质量改进计划(ACS NSQIP)儿科数据库过去11年(2012-2023年)中儿童非心脏手术中术前贫血和输血的发生率,并重新评估贫血、输血与术后结局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
研究使用了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国家手术质量改进计划(ACS NSQIP)儿科数据库2012-2023年的数据。数据库包含18岁以下接受手术的儿童的信息,涵盖术前风险因素、术中特征、30天术后结局和住院死亡率等100多个变量。排除标准包括:年龄≥18岁、创伤病例、实体器官移植和心脏手术患者,以及医院间审核不一致率>5%或30天随访率<80%的病例。
分组与定义
研究对象为1-18岁且记录有术前血细胞比容(HCT)的儿童。排除标准是年龄<1岁、之前接受过输血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贫血的定义基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血液学参考值:1-2岁HCT<33%,2-4岁<34%,4-7岁<35%,7-12岁及12-18岁女性<36%,12-18岁男性<38%。患者分为四组:
无贫血且未输血;
无贫血但输血;
有贫血但未输血;
有贫血且输血。
研究变量与结局指标
记录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类型(择期、紧急或急诊)、入院类型(住院或门诊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前合并症(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等)以及手术复杂性。主要结局指标为30天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如心脏骤停、再插管、肺炎、感染性休克、深静脉血栓等)。
统计分析
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分类变量以数量(百分比)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通过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如手术复杂性、ASA评分、术前机械通气等),并采用Bonferroni校正控制多重比较的误差。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05。
研究结果
贫血与输血的发生率
在纳入的429,310例患者中,术前贫血的发生率为25.7%(110,341例),总体输血率为10.4%(44,808例)。2012-2023年间,贫血和输血的发生率保持稳定。贫血患者输血时接受的输血量显著高于非贫血患者(11.7 vs. 6.0 ml/kg,P<0.001)。
30天死亡率
四组患者的30天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如图2所示:无贫血且未输血组:0.08%;无贫血但输血组:0.30%;有贫血但未输血组:0.27%;有贫血且输血组:1.11%。其中,有贫血且输血组的死亡率最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
术后并发症
如表2所示,有贫血且输血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包括心脏骤停、再插管、肺炎、感染性休克等。多变量分析显示,输血与非贫血患者的30天死亡率(OR=1.88,P<0.001)、心脏骤停(OR=3.15,P<0.001)、计划外气管插管(OR=2.28,P<0.001)、肺炎(OR=2.26,P<0.001)、和感染性休克(OR=3.78,P<0.001)风险显著相关。
结论
儿童术前贫血和输血与术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尤其是两者并存时风险更高。尽管证据充分,但术前贫血管理和血液管理项目(PBM)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仍显不足。未来需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术前贫血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以改善患儿手术结局。
爱儿小醉 点评
本研究证实,术前贫血和输血在儿童非心脏手术中与30天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且两者联合作用时风险最高。尽管过去11年贫血和输血的发生率保持稳定,但其对患者结局的负面影响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一致,支持贫血和输血与不良结局的关联。例如,成人研究中术前贫血优化策略的推广显著改善了患者结局,但儿科领域的类似措施尚未普及。此外,限制性输血策略在儿科患者中的优势已得到多项临床试验支持,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输血阈值不统一的问题。
研究强调了术前贫血筛查和管理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麻醉与重症监护学会(ESAIC)均推荐术前3-6周筛查贫血,以允许充分的干预时间。然而,实际执行率仍不理想,可能与资源限制和时间压力有关。术前贫血诊所和铁剂补充等非输血干预措施可能成为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术前贫血优化策略(如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减少输血需求的影响;儿科PBM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贫血病因的个性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