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真实痛感原来是这样!这种要命痛法现在知道能救命

时间:2025-09-10 12:11: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心绞痛,这种看似普通却暗藏杀机的疼痛,常常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患者可能会觉得牙疼、嗓子疼,甚至背疼,却不知道这可能是心绞痛在“伪装”。以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常见病因。心绞痛的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预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心绞痛真实痛感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些症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心绞痛的成因:为什么心绞痛会如此痛?

心绞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心脏正在经历缺血的危机。冠状动脉是为心脏自身供血的血管,当这些血管出现狭窄或痉挛时,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限制。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慢性病变过程,动脉壁上逐渐形成脂质斑块,随着时间推移,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除了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也是心绞痛的重要原因。痉挛是指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这种痉挛可能由多种因素诱发,如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吸烟等。此外,心肌耗氧量增加也会加重心绞痛的症状。例如,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心脏的负荷会显著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这些缺血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疼痛和不适,心绞痛由此发生。

疼痛的描述:心绞痛是什么感觉?

心绞痛的疼痛并非普通的胸痛,而是具有特定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部位:心绞痛的疼痛主要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患者常感到胸部正中或偏左侧的不适。疼痛还可能放射至其他部位,如左肩、左臂内侧(尤其是小指和无名指)、下颌、颈部甚至背部。此外,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包括喉咙紧缩感、牙痛、胃部不适或上腹部疼痛。

性质:疼痛常被描述为压榨性、紧缩感或烧灼感,仿佛有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胸口,让人感到极度不适。这种疼痛与针刺、刀割或烧灼痛不同,更像是一种压迫感或闷痛,有时还会伴有出冷汗、呼吸急促等症状。

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时,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也很少少于1分钟。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过长,可能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注意:心绞痛的发作频次、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通常是不变的,医学上称为“稳定型心绞痛”;如果发作进行性加重,或者轻微的体力活动都会诱发的话,就是“不稳定心绞痛”,需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科学应对:发生心绞痛怎么办?

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其中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对于心绞痛患者来说,抗缺血治疗是核心,通过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预防进一步的心肌损伤。

一、 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的基石)

1. 戒烟限酒:严格戒烟(包括二手烟)是改善心血管预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酒精需限制,建议男性每日酒精量<25g,女性<15g。

2. 合理膳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模式。即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鱼类和坚果;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如红肉、黄油、油炸食品);低盐、低糖饮食。

3. 规律运动:在病情稳定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运动可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4. 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 kg/m²,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5. 管理情绪和压力: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焦虑、抑郁、A型性格都是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可通过学习冥想、瑜伽、培养爱好等方式减压。

6. 治疗并存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二、 药物治疗(核心手段)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缺血和预防事件。常需联合用药。

A. 改善预后的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1.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除非有禁忌症,所有患者均应终身服用(75-100mg qd)。

P2Y12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2. 他汀类药物:

中等强度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目标是使LDL-C降至<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50%。这是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基石。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ACEI(如培哚普利、雷米普利)或ARB(如缬沙坦、氯沙坦):尤其适用于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或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B. 抗心绞痛/缓解症状的药物

1. β受体阻滞剂(一线首选):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压,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用药目标是将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

2. 硝酸酯类药物:

短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喷雾),用于急性发作时,是患者的“救命药”。

长效: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用于长期预防。需注意提供8-10小时的无药期以避免耐药。

3. 钙通道阻滞剂(CCB):

尤其适用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或β阻滞剂有禁忌/效果不佳时。地尔硫卓、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4. 其他类药物:

伊伐布雷定:纯心率减慢药物,适用于β阻滞剂不耐受或心率控制不佳的患者。

尼可地尔:钾通道开放剂,兼具硝酸酯样作用和冠脉微血管扩张作用。

三、 血运重建治疗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脉病变严重时,需考虑血运重建以改善血供。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通常指支架植入术(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解决严重狭窄。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俗称“搭桥手术”。使用自身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远端之间建立旁路。

适用于复杂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PCI失败者。

结尾:用知识为生命“上保险” 

心梗的救治,从来不是医生的独角戏,而是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的接力赛——患者能否及时识别症状、家属能否正确进行现场急救、医疗团队能否快速开展介入治疗,每一环都决定着生命的走向。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将心梗知识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不仅要为家人、自己普及症状与急救方法,更要主动管理血压、血糖、血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建议家庭常备“急救包”(含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血压计),熟悉家附近的AED位置与医院急诊路线。

记住:面对心梗,无知才是最大的风险,而知识就是最有效的救命药。愿我们都能以科学的态度守护自己与家人的生命健康,让心梗的死神无机可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4): 413-419.

[2]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等. 胸痛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3): 290-301.

[3]ROUSAN T A, THADANI U. Stable angina medical therapy management guidelines: a critical review of 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J]. Eur Cardiol, 2019; 14(1): 18-22. DOI: 10.15420/ecr.2018.26.1.

上一篇: HBV感染的母婴阻断:乙肝免疫球蛋白(上...

下一篇: ATVB 南方医科大学颜建云/梁青春教授...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