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下肢治疗迎新突破!Circulation:药物洗脱可吸收支架疗效显著优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且安全性相当

时间:2025-09-11 12:13: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一种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面临高风险的肢体丢失。特别是下肢动脉病变治疗选择有限,传统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虽广泛应用,但其高复发率和再介入需求一直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近年来,药物洗脱可吸收支架(DRS)技术的兴起,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LIFE-BTK是一项多中心、受试者盲法、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Esprit BTK型DRS与传统PTA在CLTI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共纳入261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DRS或PTA治疗,重点观察目标肢体截肢、血管闭塞、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血运重建及二元性再狭窄的发生率,评估两者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疗效评估:DRS的显著优势

两年随访数据显示,DRS组的主要疗效终点达成率为68.8%,明显优于PTA组的45.4%(P=0.0004),显示DRS在维持血管通畅性和避免严重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尽管肢体保全率两组接近(DRS组94.7%,PTA组97.3%,P=0.34),但DRS组的二元性再狭窄率(28.5% vs 48.2%,P=0.005)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血运重建率(9.7% vs 18.6%,P=0.034)均显著低于PTA,提示DRS更有效地防止了血管再狭窄和减少了再次介入需求。

安全性分析:同等水平的风险控制

安全性方面,主要终点(包括严重不良肢体事件和围手术期死亡)在DRS组为91.6%,PTA组为9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说明DRS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并未增加患者风险。

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及亚组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支架治疗是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OR=0.27,P=0.0003),且DRS患者显示出减少临床驱动再血运重建趋势,虽未达显著。此外,病变长度、Rutherford-Becker分级5级、完全闭塞、既往截肢、干预前狭窄程度及伤口数量等均影响疗效。亚组分析表明,DRS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均表现出一致的疗效优势,支持其广泛适用性。

Esprit BTK药物洗脱可吸收支架的技术优势

Esprit BTK DRS结合了药物洗脱和可吸收材料的优点,不仅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减少再狭窄,还能避免永久性金属支架带来的慢性炎症和支架相关并发症。该创新设计为CLTI患者提供了更灵活、更安全的治疗选项。

临床意义及未来展望

LIFE-BTK试验的2年数据为CLTI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支持,显示Esprit BTK DRS能显著改善长期血管通畅性,降低再狭窄和再介入率,且安全性无明显增加。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更多临床数据积累,DRS有望成为慢性下肢缺血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

原始出处

DeRubertis, Brian G et al. “Drug-Eluting Resorbable Scaffold Versus Balloon Angioplasty for Below-the-Knee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2-Year Results From the LIFE-BTK Trial.” Circulation, 10.1161/CIRCULATIONAHA.125.075080. 10 Sep.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5.075080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上一篇: Lancet:维立西呱适应症再界定?VI...

下一篇: 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心脏外科恢复评价量表选...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