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也会“过劳肥”?猝死风险激增!5个关键护心策略

时间:2025-09-11 12:13: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旋律中,人们忙碌于工作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报。近年来,心肌病的发病率悄然上升,其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可能是生命的威胁。

李先生,一位拼搏在互联网行业的精英,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生活被无尽的加班和项目“Deadlines”填满。为了节省时间,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久坐,外卖成了他一日三餐的主要来源,那些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在满足他饥饿感的同时,也在慢慢侵蚀着他的健康。他的心脏逐渐发生着变化,平日偶发的胸口不适亦未引起他的重视。直到那天,在一次会议中,李先生突然晕倒在地。同事们惊慌失措地将他送往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他被诊断为心肌病。心肌病这一名词虽不常被大众提及,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却不容小觑。

心肌病的种类繁多,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偶发胸闷、乏力,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重压下,心脏不堪重负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心肌病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的高盐、高脂饮食,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肌细胞逐渐受损。此外,过度饮酒和吸烟也是心肌病的危险因素。酒精会直接损害心肌细胞,而吸烟则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缺乏运动同样不可忽视,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使心脏功能逐渐下降,增加心肌病的发病风险。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也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却在不知不觉中为心肌病的发作埋下了隐患。

5个关键护心策略:构筑心脏防护墙

面对心肌病的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只要从现在开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就能为心脏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护心行动,刻不容缓。

1. 科学饮食:给心脏做“减法”

控盐: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日常饮食中需减少腌制食品、加工零食、酱菜等高盐食物的摄入,烹饪时可使用柠檬汁、醋、香草等天然调味料替代部分食盐,在保证风味的同时控制盐摄入。

增纤:增加膳食纤维与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每日可食用燕麦、糙米、藜麦等全谷物,以及菠菜、芹菜、苹果、香蕉等新鲜蔬果,帮助调节血脂水平。每周可食用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此类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保护血管与心肌健康。

限糖:减少添加糖摄入,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应不超过25克,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食用糖果、蛋糕等甜食。可通过食用新鲜水果补充糖分,同时获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2. 规律运动:激活心脏活力

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坚持进行15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运动需循序渐进,初期可从每次15-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长与强度,以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避免剧烈运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严格避免竞技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短跑)与高强度运动,此类运动可能导致心率急剧升高,增加心室流出道梗阻风险,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

运动监测:运动过程中需监测心率,将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以内。若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停止运动,休息片刻后若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3. 戒烟限酒:切断毒性源头

戒烟:戒烟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吸烟人群可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逐步减少尼古丁依赖,也可寻求专业戒烟机构帮助,制定个性化戒烟方案。

限酒: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空腹饮酒与长期酗酒,减少酒精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

4. 管理慢病:消除潜在威胁

控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坚持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平稳降压,保护心脏功能。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每周至少测量2-3次),根据血压变化调整用药剂量。

稳血糖: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与药物治疗,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高血糖对心肌细胞与血管的损害。

降血脂:高血脂患者需根据血脂水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需定期复查血脂(每3-6个月1次),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用药。

5.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基础检查: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1次心电图与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可初步筛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心脏超声能清晰显示心肌结构、心室壁厚度与心功能,是诊断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可早期发现心肌结构异常与功能改变。

基因检测:有心肌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患心肌病)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突变。若检测发现致病基因,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如更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更频繁进行心脏检查等,降低发病风险。

症状警惕:日常生活中需关注身体信号,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心悸、晕厥、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排除心肌病或其他心脏疾病,避免延误治疗。

治疗与康复:与疾病的“持久战”

心肌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多维度的长期过程,旨在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猝死风险。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多种药物来抑制心肌重构、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情,如心力衰竭等,联合使用相应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器械与手术:是治疗的最后防线,对于高猝死风险人群,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实时监测并纠正恶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装置)作为重要的替代或过渡方案,也在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此外,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以及经心尖不停跳室间隔旋切术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提供了微创的治疗选择。而近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则也为肥厚型心肌病提供了全新无创治疗思路。

康复管理:康复同样关键,包括在专业团队指导下进行的分级运动康复,以改善心肺功能;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心肌病虽危害较大,但通过科学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需从饮食、运动、烟酒控制、慢病管理、定期筛查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用白开水、柠檬水替代含糖饮料,选择步行、爬楼梯替代久坐,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这些简单的改变,都能为心脏健康提供保护。

生命是一场马拉松,而心脏就是引擎。只有精心保养,才能跑得更远。保护心脏健康,需要长期坚持,每一个健康选择,都在为心脏筑起坚固的防线。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 中国心肌病综合管理指南2025[J]. 中国循环杂志, 2025, 40(5): 420-451.

[2]PAVO N, HENGSTENBERG C. Management von Kardiomyopathien : Neue ESC-Leitlinie 2023 [Management of cardiomyopathies : New ESC guidelines 2023][J]. Herz, 2024 Feb; 49(1):22-32. German. DOI: 10.1007/s00059-023-05224-z.

[3]李景业,周乐,李恩泽,等. 十年心血管疾病突破性创新回顾[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53(06):578-586.

上一篇: Circ Heart Fail 中山大学...

下一篇: 心房颤动的预防(25年房颤指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