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患者一直喊头痛,麻醉医生抽丝剥茧找出真相
时间:2025-09-01 12:12: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术后6小时,本应该是麻醉药物不再发挥临床作用、麻醉医生安心的时段。然而,一名甲状腺术后的患者一直喊头痛。
不仅仅头痛,患者的血压也显示远高于政策。
甲状腺术后本身就有血压高的可能,此时又伴随着患者头痛,而脑出血也会头痛。一时之间,外科医护团队紧张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当值麻醉医生立即赶往外科病区。
经过排查,排除了脑出血这个大家最担心的可能性,也排除了因为血压高导致的头痛问题。最终,麻醉医生一点一点分析、找出原因为枕神经损伤导致。
也许很多朋友并不了解这个并发症,我们来看一下,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这类问题。
【温馨提示】转发文章,可确保文章永久不丢。
甲状腺手术后枕神经损伤头痛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与手术体位和操作特点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观察和研究,这类头痛主要源于以下机制:
手术体位因素:
甲状腺手术需要患者颈部过伸仰卧位,以便充分暴露术野。这一特殊体位(通常维持2-3小时)可使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卡压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肌腱膜的附着处,直接压迫走行于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神经根,同时引起枕大神经过伸受损,进而出现神经缺血导致的神经炎性头痛。
头颈部完全伸展位还可能导致颈部肌肉(如胸锁乳突肌)和神经(如颈丛神经)长时间牵拉或受压,术后出现颈部及肩背部疼痛,并放射至枕部。
手术操作因素:
手术中牵拉两侧胸锁乳突肌的操作可能刺激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并将这些刺激传递给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颈深神经丛,引起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紧张,导致头痛。
手术操作可能对迷走神经、颈丛等局部神经造成直接刺激,术后引起持续性头痛。
麻醉相关因素:
全身麻醉药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血压变化,引起头痛,这种头痛通常在术后24-48小时内逐渐缓解。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脑脊液外漏,引起低颅压性头痛,表现为直立时加重、平卧缓解。
临床表现:
甲状腺手术后枕神经损伤头痛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疼痛部位:以枕部为主,可能放射至头顶、颞部或肩背部。
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或刺痛,部分患者描述为"头疼欲裂"。
伴随症状:
颈部肌肉紧张和压痛
上肢麻木或无力(颈丛神经受压时)
声音嘶哑或吞咽不适(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受累时)
时间特点:多在术后1-3天内出现,体位相关性明显(抬头或转头时加重)。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手术方式、麻醉类型、术中体位维持时间和术后症状出现时间。
体格检查:
枕神经出口处(枕外隆突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压痛
颈部肌肉紧张度评估:
感觉检查(枕部皮肤感觉异常)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或MRI可评估神经压迫或损伤情况。
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有助于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术后并发症相鉴别: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一般措施:
术后早期保持颈部中立位休息,避免枕头过高或过低。
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逐步进行颈部活动度训练(如缓慢左右转头、低头抬头),但避免剧烈活动。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缓解疼痛和炎症。
肌松药:如乙哌立松减轻肌肉痉挛。
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促进神经恢复。
严重病例: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控制水肿。
神经阻滞治疗:
对于顽固性疼痛,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枕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病例(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可考虑:
超声引导下显微镜辅助枕大神经松解术
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针对脑脊液漏病例)
颅外路径神经减压术
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详细询问头痛病史和颈椎状况。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提前练习颈部后仰姿势(每次10-15分钟,每日多次)。
术中管理:
体位优化:使用软垫适度垫高肩部,避免颈部过度后伸;定期调整头部位置。
麻醉技术:使用细针进行椎管内麻醉;避免多次穿刺;严格控制麻醉药物浓度和剂量。
手术操作:避免过度牵拉颈部肌肉;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干预:
术后6小时开始轻柔活动颈部。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颈部剧烈活动。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
预后与注意事项
轻症患者:1-2周内症状明显缓解。
中度病例:可能需要2-4周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顽固性疼痛:超过2周未缓解需排查颈椎病、神经损伤等其他问题;超过3个月可考虑手术干预。
日常注意事项:
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
办公族需保持正确坐姿,定时活动颈部。
饮食选择高蛋白、高钙食物如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限制咖啡因摄入。
若头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颅内病变。
做一台麻醉很简单,做一台高质量的麻醉很难!需要学习很多内容!
请大家转发文章,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